农工耘梦探菜园,青助兴农育新苗
——“沃野系农情”系列科普活动进社区
2025-07-11 14:38:00  
1
听新闻

  2025年7月9日上午,河海大学“农工耘梦,青助兴农”社会服务队带着“沃野系农情”江苏三农公益系列活动的初心,走进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法菜园探险队”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以蔬菜认知、农业科技科普和种植实践为载体,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亲近自然、了解农业,为城乡儿童搭建起一座触摸农耕文明、感知现代农业的桥梁。

  蔬菜英雄大阅兵:在认知中播撒农耕种子

  活动进入“蔬菜英雄大阅兵”环节,小兰老师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开始逐个介绍菜园里的蔬菜。

  小兰老师首先从番茄给孩子们介绍,在小朋友好奇的目光下,小兰老师补充道:“里面的番茄红素能帮我们挡住太阳的伤害呢。”接着,她又给孩子们展示辣椒。随后,茄子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小兰老师提醒孩子们触摸时小心柄部的小刺和小绒毛。在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后,小兰老师又给小朋友们介绍到“茼蒿有特殊的香味,有人爱它,有人怕它,”生动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说到菠菜,小兰老师问大家大力士喜爱的蔬菜,孩子们齐声答出是菠菜,在小兰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领略了菠菜——“大力士速成器”的习性和营养价值。最后,小兰老师指向PPT中的胡萝卜,讲道:它可是“护眼小卫士”,里面的β-胡萝卜素能保护我们的眼睛。

  讲解中,队员们巧妙的了融入蔬菜生长习性:番茄、辣椒、茄子偏爱温暖阳光,茼蒿、菠菜适应凉爽气候,这些知识在“猜一猜”“摸一摸”的互动中变得生动鲜活。一位孩子举着刚触摸过的茄子说:“原来它的柄上有小刺,蔬菜们藏着这么多秘密!”这正是活动的用心之处——让城市里的孩子通过触摸与观察,读懂田野馈赠的厚重,让农耕文化的种子在童趣中萌芽。

  农场科技实验室:用科普解锁农业智慧

  “现代农业有哪些‘魔法’?”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走进“农场科技实验室”。队员们以“生活场景+科学原理”的方式,揭秘温室大棚、环流风机、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温室大棚像“智能保温房”,冬天锁住热量、夏天调节湿度,让蔬菜四季生长;环流风机是“大棚空调”,均衡温度、吹干叶片水珠,给蔬菜舒适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如同“智能奶瓶”,精准输送水和肥料,既节水省肥,又让果实更香甜。

  “原来不用烧火,大棚也能暖暖的!”“蔬菜也有‘专属营养师’呀!”孩子们的惊叹声里,藏着对农业科技的好奇。队员们趁机讲解环保理念:“这些技术能减少浪费,保护土壤和水,让田野一直有好收成。”在潜移默化中,“绿色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化作孩子们能理解的生活场景。

  农史寻踪:触摸农耕文明的脉络

  “谁让中国水稻亩产大幅提升?最早的农书是谁写的?”小兰老师抛出的问题,拉开“农耕历史小课堂”的序幕。通过图片与故事,孩子们认识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让杂交水稻亩产翻倍,守护粮食安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农书;西汉氾胜之的“区田法”,开创了精耕细作的先河。

  在“农具进化史”环节,展示的石器、曲辕犁与现代播种机图片形成鲜明对比:“旧石器时代用石铲挖土,现在的机器能同时做到耕地、播种和施肥!”小兰老师拿起迷你曲辕犁模型演示:“古人靠它省力耕地,现在的智能农机更是能靠北斗导航干活呢!”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让孩子们读懂 “农耕智慧一直在进步”。

  “绿”动田园:盆栽种植实践显身手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盆栽种植实战”。队员们亲自上场手把手教学:先往花盆里填入营养土,再轻轻放入幼苗,覆土至基部,轻压土壤固定,最后浇透定根水。“为什么要用营养土呀?”“因为室内没有大田土壤,营养土能给小苗‘定制营养’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有的给花盆贴标签,有的轻声对小苗说 “要好好长”。队员们细心强调:“室内种植要注意光照和浇水,就像照顾小宠物一样细心哦!”当孩子们捧着自己种的菜苗合影时,劳动的快乐与责任意识一同萌芽。

  活动尾声,孩子们带着亲手种的菜苗与满满的知识离开。此次“魔法菜园探险队”活动,是“沃野系农情”江苏三农公益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服务队以蔬菜为媒、科技为桥,既让孩子们学到农业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关注“三农”的种子。正如队员们所说:“三下乡不只是走向乡村,更要让城市看见农业的价值。”当孩子们带着亲手中种植的蔬菜、带着对田野的好奇离开时,“农工耘梦,青助兴农”的初心,已化作推动城乡理解、助力乡村振兴的微小却坚定的力量——因为每一颗萌芽的种子,都可能长成未来守护田野的栋梁。

  撰稿人:胡彦深 黄跃舜 江垚龙 朱浩文 杨恺毅 兰婷香

标签:阅兵;英雄;触摸农耕文明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