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6日,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运探行”文化实践队以“邂逅运河遗韵,探寻非遗之声”为主题,深入扬州古邗沟遗址核心区域,开展实地调研与研学活动。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原点与历史见证,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邗沟不仅镌刻着水利文明的基因密码,更在当代语境中生发出多元价值。
古邗沟,大运河的历史原点与基因源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首开江淮贯通的人工水道,为大运河奠定了最初走向。其“借自然水系、设闸控流”的工程智慧,成为后世大运河因势利导的技术范本,从军事运输到漕运命脉的功能演进,构建了南北沟通的骨架。作为大运河最早的人工河段,它孕育的流动文明基因贯穿全程。
“扬运探行”实践团队由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一名哲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组成。我们来到古邗沟,漫步故道之上,实地景致化作最生动的“活教材”。团队成员张雪杰、姚梦担任主讲人,从“古邗沟的历史起源”“运河漕运的肇始根基”“历史遗存与城市印记”“文化遗产的精神传承”四个维度,生动讲述了古邗沟在水系沟通、南北运输、文明交融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承载的开拓勇气与包容胸怀,成为连接古今的文明对话密码。
古邗沟是岁月沉淀的璀璨文化瑰宝,亦是诠释运河文明的核心地标。“扬运探行”实践团队此次古邗沟之访,不只是一场历史溯源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流动的思政课”。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古邗沟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探寻更多水利智慧与人文故事,为古老遗产的传承创新注入青春动能,让这条运河原点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与魅力。(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