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不断突破学科与地域界限的趋势中,建筑师姜雨姗正以其敏锐的设计语言与跨文化的空间思维,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姜雨姗携其多个代表作品亮相美国波士顿SoWa艺术区的一场联合个展《A Limen: in-between and beyond》,展览以“临界点”为主题,探讨空间作为过渡与对话媒介的可能性,受到东海岸建筑界与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姜雨姗于波士顿联合个展(画廊:Abigail Ogilvy Gallery)
作为展览中的重点作品之一,《Splice City》(拼贴城市)立足于纽约日落公园社区,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所有权更新模型,旨在通过社区活动的组织打破族裔隔离、强化地方自治。项目选取社区中隔离现象最严重的对角线区域进行干预,以三个不同尺度的空间介入,营造根茎式生长的城市结构。通过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包括可再生材料与绿色交通引导,项目不仅提供了共融的公共空间,也成为多族裔居民之间互动与共享的平台。该作品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达拉斯分会主办的第五十届肯·罗伯茨建筑绘图竞赛(KRob Memorial Delineation Competition)“数字/混合媒体卓越奖”,充分肯定了姜雨姗在图像表达与空间叙事上的创新能力。
姜雨姗合作设计作品 “拼贴城市”(Splice City)
另一件获得国际奖项的作品《Oasis in the Void》(隙中绿洲)则聚焦城市边缘空间的再利用,入围了2023/24年度Buildner国际微型住宅竞赛。该项目选址于加纳阿克拉尼玛区一处烂尾建筑,姜雨姗与团队通过植入仅24平方米的模块化双层住宅单元,结合种植立面、雨水收集与太阳能供电系统,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生态循环的微型社区。项目不仅回应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非正式住区扩张与食物短缺的问题,也为全球城市边缘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姜雨姗合作设计作品 “隙中绿洲”(Oasis in the Void)
在另一项目《Thermal Retreat》(温暖之地)中,姜雨姗将自然哲学与空间疗愈相结合,为北达科他州小镇梅多拉提出一项独特的建筑介入:将浴场功能纳入拟建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体系中,借以回应这位美国环保主义总统的自然主义精神。项目选址于罗斯福国家公园附近一处废弃空地,通过将一条原本用于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转化为社区步行主轴,激活城市肌理。建筑群围合成新型院落,地面层设展览空间,下沉式浴场通过光影与结构缝隙自然通风采光,形成地上与地下、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模糊边界。项目不仅试图将梅多拉从季节性旅游小镇转变为全年开放的文化与疗愈目的地,也为当地居民在冬季提供了新的就业与活动空间。
姜雨姗个人设计作品 “温暖之地”(Thermal Retreat)
姜雨姗出生于江苏常州,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M.Arch I),并于2021年获得康涅狄克州建筑基金会奖学金。在建筑教育中,她逐渐建立起将文化、社会与自然融入空间实践的设计方法。
她曾在著名建筑事务所Meier Partners参与韩国光州儿童梦想中心和生态博物馆等多个项目,深入探讨建筑形式与地景之间的对话关系。现任职于纽约SHoP Architects,参与包括“大都会公园”在内的多个重要项目,她参与主导的立面设计也为历史文化转译和经济文化重构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从建筑装置到城市策略,从图像叙事到可持续实践,姜雨姗始终致力于探索建筑设计的多重维度。在她看来,“设计是一种跨越语言、文化与专业边界的沟通方式。”她的作品不仅是空间的构建,更是一种社会介入与文化重塑的行动,为当代建筑注入了富有同理心与时代回应力的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