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津中国画学术交流展即将在天津开展
江苏天津六十位中国画名家“问道笔墨”


高云题字 137cm×33cm

霍春阳题字 134cm×33cm
中国绘画传统源远流长,地域风格与笔墨精神交织成其博大精深的脉络。江苏与天津,一南一北,一属江南文脉氤氲之地,一为北方津门艺海要冲,两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皆积淀深厚,名家辈出,理论迭起,共同构筑了中国画多元并进的壮阔图景。江苏自六朝以降,便是文人画的渊薮,“吴门画派”“金陵八家”等承续宋元遗韵,以书卷气与笔墨意趣见长,追求“意到笔随”的写意精神;而天津画派则立足北地,融汇京畿文化与滨海气象,自张兆祥、刘奎龄至当代诸家,既重传统勾勒渲染,又吸纳西画写实之长,形成刚健中含秀润、守正中见开拓的地域风貌。两地虽风格各异,却皆以笔墨为根,以文化为魂,共同延续着中国画的千年薪火。
地域文化,如水土之于草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艺术的性格。江南山水清丽,人文荟萃,江苏中国画多呈温润蕴藉、灵秀超逸之气,笔墨间常含诗性哲思;津门地处九河要津,兼收并蓄,其画风则往往流露出雄强朴厚、现实关怀的北方气质。这种因地域而生的风格差异,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也成为艺术史中“南北宗论”的生动延续。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山河阻隔、交通不便,南北艺术交流多限于个别名家游历或文本传播,系统而深入的对话始终难得。时空的距离,曾使两地画风各展其美,却也留下了彼此借鉴未深的遗憾。
今逢盛世,文运昌明。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与天津市中国画学会携手合作,共同主办“问道笔墨——苏津中国画学术交流展”,正是为了打破地理与历史的藩篱,搭建一个高层次、常态化的学术对话平台。此次展览以“学术对话·风格互鉴”为核心,不仅是对两地中国画创作实力的一次集中检阅,而且是一次跨越南北的艺术寻根与思想碰撞。我们相信,真正的笔墨之“问”,既在于回溯传统之正脉,亦在于叩击时代之新声;既需向内深掘地域特质,也需向外拥抱异质文化的滋养。
尽管当今资讯发达,图像传播瞬息可达,但艺术的深层理解与精神的真切交融,仍有赖于面对面的展示、切磋与恳谈。本次展览汇集苏津两地六十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题材涵盖山水、花鸟、人物,风貌兼及传统笔墨与当代探索,正是要以作品为媒介,实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会通”。同期举办的学术座谈会,将围绕“中国画的守正与创新”“地域文化的影响与超越”“当代中国画的学术担当”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激荡思维,凝聚共识,为中国画的未来路径贡献智慧。而“展览交流基地”的建立,更标志着两地交流从一时之活动迈向长期之机制,为未来的持续互动埋下深远的伏笔。
“问道”在乎心,“笔墨”见于行。此次苏津两地的艺术交汇,不仅是风格与技艺的互鉴,而且是文化精神与时代使命的共鸣。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展览与交流,两地艺术家能够共同执笔,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超越地域局限,以学术的高度引领创作的深度,推动中国画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笔墨新篇。
高云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

“问道笔墨——苏津中国画学术交流展”作品欣赏
学术支持:中国画学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天津市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天津水上公园 天津水香洲文化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5年11月2日至12月2日
展览地点:天津水香洲艺术馆(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秋岛)

毛晓剑《光雾松风》 68cm×136cm

毕宝祥《山之峭拔》 68cm×135cm

张广才《梨园流芳》 69cm×136cm

陈国欢《烟水仙鹭》 66cm×131cm

赵治平《花鸟》 82cm×140cm

周矩敏《上山容易下山难》 69cm×136cm

顾伟玺《渔湾三龙潭雨境》 69cm×135cm

王平《峡江晨烟图》 68cm×136cm

王野翔《三春花满香成海》 64cm×130cm

张卫《逍遥游之六》 68cm×133cm

桑建国《母女俩》 70cm×135cm

栾剑《福至山水间》 69cm×69cm

董雷《苏州师检堂写生之三》 68cm×136cm

韩非《浮生记·春梦(二) 》 44cm×98cm

邵连《春在濛濛细雨中》 68cm×136cm

吴江《云山古意》 67cm×135cm

杨雷《春暖》 68cm×137cm

张凡《松抱千年雪》 66cm×132cm

张艺《踏莎行》 68cm×136cm

孟怀良《芋香四溢》 69cm×137cm

周胜荣《山高水长》 68cm×136cm

徐震《极目江天一望赊》 69cm×136cm

徐文藻《云卷苍松翠图》 68cm×134cm

梁元《环秀山庄》 68cm×136cm

高顺岭《空濛远岫图》 68cm×138cm

樊蕾《仲夏》 71cm×129cm

翟明帅《雨后千峰翠如玉》 68cm×139cm

王振德《金钱遂意图》 68cm×137cm

杨沛璋《花开无声》 69cm×140cm

陈福春《法界天成》 69cm×136cm

史振岭《春气满山》 69cm×135cm

张运河《林溪山庄》 69cm×137cm

陈嵘《吉祥家园》 66cm×132cm

喻建十《春山睡未足》 68cm×137cm

刘文生《秋寂》 68cm×137cm

何东《舞魂》 69cm×137cm

马孟杰《寻访幽兰》 69cm×137cm

王卫平《秋雨初歇》 69cm×137cm

王爱宗《山岩凝翠》 68cm×136cm

王连宏《清香远布》 67cm×135cm

李毅峰《蹊山深处》 70cm×138cm

张福有《云山秋雨图》 69cm×134cm

白鹏《高路入云端》 69cm×136cm

杨惠东《思无涯》 69cm×137cm

路洪明《山阴雪夜待子猷》 69cm×139cm

柴博森《柳荫叙旧》 69cm×136cm

徐展《人物》 68cm×138cm

马驰《清露》 69cm×137cm

孙飞《岁寒三友》 69cm×137cm

张晓彦《沐春风》 66cm×130cm

陈治《傣家老阿婆》 68cm×136cm

董玉飞《松寿》 60cm×107cm

王少桓《雪夜栖息》 74cm×156cm

田怀良《色如美玉丰神好》 69cm×13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