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文旅”融合点燃消费新动能
解锁《黑神话:悟空》“爆红密码”
2024-09-09 21:1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解锁《黑神话:悟空》“爆红密码”

“IP+文旅”融合点燃消费新动能

  8月20日,源于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狂热的“西游热潮”。游戏中的众多取景地变身游客打卡新IP,为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流量热点与新增长极。8月22日,“孙悟空的诞生地”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官微宣布,《黑神话:悟空》通关者,可免费获门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与《黑神话:悟空》携手推出的3万套邮票、明信片产品套装,开启预售后5秒钟被抢空……

  近年来,我国将发展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针对国产游戏“破圈”为文旅产业注入流量这一现象,《江南时报》专访江苏中科数字文旅研究院副院长俞越,听他阐述自己的见解。

 

顾客在苏州市观前街稻香村选购“猴头月饼”  王建康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江南时报:正如《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一样,《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以近乎横空出世般的姿态,在全球火爆“圈粉”。国内各地文旅市场巧借东风,纷纷推介当地文旅特色和资源,花样频出上演“七十二变”。据了解,游戏中壮观逼真的中国山水风貌、古建古寺等多个背景源于国内36个景点。游戏的“爆红”也给这些景区注入鲜活流量,对于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

  俞越:《黑神话:悟空》引发的这种现象是非常积极且具有多方面意义的。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该游戏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西游记》的故事、中国山水风貌及古建古寺等呈现给全球玩家,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有力传播。游戏的火爆“圈粉”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国外玩家,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这对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国内文旅行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游戏的“爆红”为相关景区带来了鲜活的流量,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各地文旅市场巧借东风,积极推荐当地文旅特色和资源,不仅能够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游戏产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角度看,这种现象为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与文旅产业的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未来,这种融合趋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此外,在利用游戏热度推动文旅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确保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能够跟上游客数量的增长,避免出现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以保护好景区的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同时,要不断探索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文旅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这种现象是文旅产业与数字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积极信号和典型案例,它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传播,也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同时展示了文化产品跨界合作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江南时报:《黑神话:悟空》的走红,源于其本身优秀的游戏设计、精湛的美术表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巧妙化用和对经典的重新解读,成功讲述了“中国故事”。它能够频繁“破圈”,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符号与象征,您认为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俞越:经过背后团队和制作方的不懈努力,《黑神话:悟空》在游戏设计和美术表现上的卓越品质,成功引发全球玩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触动全球玩家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共鸣。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这款游戏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

  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个文化载体,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中的故事、人物和元素重新呈现给玩家。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巧妙化用和对经典的重新解读,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游戏中的取景地、角色设计、剧情故事等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和符号,这些元素和符号对于很多玩家来说都是新鲜和陌生的。因此,玩家在游戏中不仅仅是在玩游戏,更是在探索和学习中国文化。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动,让玩家更加愿意深入了解和体验这款游戏,从而进一步推动其“破圈”。

 

  江南时报:如今,影游联动、影视旅游等业态正在兴起,把游戏IP融入地方文旅,把线上优质游戏场景体验转化为线下的消费体验、感知体验、文化体验。您认为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影视、游戏、文创、旅游等业态联动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场景与体验?

  俞越:推动业态联动融合,需要加强内容共创、创新体验设计、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和提升品牌营销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场景与体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加强内容共创。鼓励影视、游戏和文创产品共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故事,并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形象,使其在影视、游戏和文创产品中都能发挥作用。通过角色的跨业态出现,增加消费者的情感投入和认同感。

  创新体验设计。利用数字科技手段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的体验场景。例如可在旅游景区设置VR体验区,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影视或游戏中的场景;或者开发AR导览应用,让游客在参观景区的过程中通过手机屏幕看到与影视、游戏相关的虚拟元素,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可组织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如影视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竞技比赛、文创手工制作,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完善产业合作机制。积极搭建影视、游戏、文创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制定影视、游戏、文创和旅游融合项目的开发标准、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规范合作行为,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影视、游戏、文创和旅游等业态的联动融合。

  提升品牌营销能力。影视、游戏、文创和旅游企业可以进行品牌联合推广,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发布精彩内容、加强与消费者互动、举办线上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还应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评价,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从而为融合项目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

 

  江南时报:您认为传统景区应如何打造自己的文化IP,与市场积极对接,更好地推动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俞越:传统景区在打造自己的文化IP并与市场积极对接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构建文化IP体系、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持续更新与迭代。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更好地推动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挖掘与提炼文化特色。传统景区应对自己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将成为文化IP构建的核心。

  构建文化IP体系。设计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文化IP形象,并为文化IP赋予丰富的故事背景、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使其更加鲜活、立体和生动。将文化IP应用于景区的各个方面,如导览、标识、宣传品等,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和品牌形象。

  与市场积极对接。一方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为文化IP的推广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文化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与旅游机构、文化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文化IP和景区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持续更新与迭代。及时收集和分析游客对文化IP和景区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更新文化IP的内容和形式,保持其吸引力和新鲜感。定期对景区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包括设施更新、项目创新等,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游戏;景区;文化IP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