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届江苏文采会|社会力量参与,激活非遗“一池春水”
2024-04-22 22: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戴鸣蔚  
1
听新闻


南通市文化馆——

社会力量参与,激活非遗“一池春水”

  “好精致的竹篮子!”“这个藤盘上还有书法作品。”……第二届江苏文采会活动现场,来自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三南村的非遗竹编产品吸引了不少来宾驻足观赏。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南通,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12个、省级93个、市级148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286人,其中国家级7人、省级41人,涵盖蓝印花布、沈绣、梅庵琴派等一批地域特色文化标志。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江苏文采会活动,现场活动让我耳目一新。”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朱志强告诉记者,此次代表南通市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参加活动,汲取了不少新的资源和信息,收获颇丰。“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决心,以后会积极拓展文化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朱志强说道。

  近两日,南通又进行了新一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评选工作。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朱志强表示:“感到很自豪,这意味着南通将出现一批新的人才。”目前,南通市文化馆已建立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部门对当地非遗的传承保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光有政府主导还不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真正保护传承非遗。”朱志强认为,此次文采会就是让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保护行动的很好的途径。利用好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参与非遗的传承保护,非遗会变得更加充满朝气活力。当下,不少非遗走进南通的学校、景区和社区,海安中专于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安花鼓传承基地,该校共有非遗社团6个,包括罗汉龙、彩带龙、苍龙等。南通市虹桥小学校等不少中小学也积极到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的蓝印花布工坊等地学习了解非遗。朱志强告诉记者,他欣喜地发现,不少孩子以前的偶像是影视明星,在接触非遗以后,“孩子心中敬佩的人变成非遗传承人了”。

  未来,南通文化馆将进一步把非遗技艺推向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让非遗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实现非遗事业和非遗产业的良性循环。

  (江南时报记者 戴鸣蔚)

标签: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