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口古镇:孝义文化源远流长
沉醉江南佳绝处 梦游粼影水韵乡
2024-01-15 21:4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沉醉江南佳绝处 梦游粼影水韵乡

荡口古镇:孝义文化源远流长

  密如蛛网的河道,精巧古朴的小桥,傍河而筑的老宅,幽深闲静的小巷……行走在无锡荡口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仿佛可以听到旧时繁忙的桨橹声。弥漫着数百年木头沉香的雕花门楣下,浸润着“忠厚传家,力行德义”的家风民风,哺育出华蘅芳、钱穆、王莘等俊秀名流。崇德、重教、礼让、孝义……这些镌刻在脉络精髓中的特质,造就流芳千年的江南古镇。

得水之灵,俊才天下罕双镇;居斯自福,粮赋江南第一乡。

周游 撰 言恭达 书

  龙年将至,在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与江南时报社联合策划下,多位楹联和书法名家联袂,为荡口古镇创作了一批新楹联。其中,由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周游撰,著名书法家言恭达书写的“得水之灵,俊才天下罕双镇;居斯自福,粮赋江南第一乡”;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魏艳鸣撰,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李啸书写的“义者其行,孝仁德善;气之所贯,天地古今”;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盐城市诗词协会楹联委员会副主任薛太纯撰,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双阳书写的“邻小石桥,傍古溪流,两岸楼台如世外;画银荡口,点金甘露,八湖灵秀蔚江南”;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魏艳鸣撰,无锡书协主席孙璘书写的“荡起几多故事,漫说华氏兴,钱氏伟,诸氏皆雄,千载贤风逐橹盛;绵延百里芳情,且随桥之古,境之新,歌之不息,一泓善水傍人亲”;无锡市锡山区楹联学会会长周凤鸣撰,中国书协会员、无锡市书协副主席、锡山国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郁枫书写的“辟地贻谋,风物开基华贞固;捐田赡族,事功踵武范希文”5副楹联将于龙年春节前悬挂于古镇的显目位置,为古镇增添新年氛围。

荡口古镇楹联效果图

  流淌在古镇基因里的孝义文化

  有人说,荡口古镇就像一个露天博物馆,青堂瓦舍,古迹众多。它们像是断线珍珠,散落在古镇巷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氏义庄无疑是最璀璨夺目的一颗。

  义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义”即义举,为本族做好事。因这种为本族做好事的经济实体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无锡的义庄就始于荡口古镇华氏一族。

  据古镇工作人员介绍,早在汉魏时期华氏家族便已是中原望族,迄今仍为当地巨族。明洪武时,华贞固奉父幼武之命徙居于此,济物种德,教化家族,开发创业,奠定了族昌家富、簪缨不绝的基础,是为荡口华氏始迁祖。而其后代,皆能秉承祖风熏染,广行善举,至孝高义,以“孝”扬名,由“孝”而“义”,由此成就华氏义庄立庄之基。

义者其行,孝仁德善;气之所贯,天地古今。

 魏艳鸣 撰 李啸 书

  在赡养济贫上,华氏义庄根据不同情况细致划分了“定月给”“安骸骨”“重嗣娶”等慈善政策,从细节上保障家族力量的延绵、家族实力的巩固。除了济贫扶困、救助鳏寡孤独外,义庄还利用集体公产聘塾师设学馆,兴办义学,对族内学子实施免费或半免费教育,对才智过人、成绩优异的学子,还设有额外的奖励津贴,并资助外出赴考川资。

  在老义庄的带动下,荡口兴起了创办义庄的热潮,襄义庄等10多所义庄先后成立,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善举之广,在全国亦属罕见。近代,荡口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贸业发达,文化教育昌盛,百姓居食无忧,这些与荡口众多义庄所发挥的慈善作用有很大关系。因此,荡口华氏义庄号称“江南第一义庄”。

  如今,义庄虽成遗迹,但是穿行在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古建筑中,仍可感受到先贤贞固“以济物为心,种德于子孙”之遗风,饱经岁月,历久弥新。

邻小石桥,傍古溪流,两岸楼台如世外;

画银荡口,点金甘露,八湖灵秀蔚江南。

 薛太纯 撰 李双阳 书

  孕育一方名人的爱国土壤

  木之干霄者,植根必深。荡口古镇深深根植于爱国文化的沃土之中。从华氏义庄出来,记者沿着荡口古镇的仓河北街前行不远,便看到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华蘅芳的故居。1865年,华蘅芳主持设计并建造了我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蒸汽轮船“黄鹄”号。1985年,中宣部公布第一批包括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及历史上曾作出重大贡献人物在内的纪念性塑像名单,华蘅芳位列其中。如今,华蘅芳故居已成为无锡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瞻仰、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沿着石街再往东,广场上一座浅灰色雕塑映入眼帘,儒雅老人面对五星红旗,指挥大家高声齐唱《歌唱祖国》。这里是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王莘的故居。1951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得知列席会议的王莘就是《歌唱祖国》的作者时说“这首歌好”,将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送给王莘,并为他亲笔签名。王莘用一生谱写爱国之歌,晚年也不顾疾病困扰,为繁荣音乐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尽心竭力。

荡起几多故事,漫说华氏兴,钱氏伟,诸氏皆雄,千载贤风逐橹盛;

绵延百里芳情,且随桥之古,境之新,歌之不息,一泓善水傍人亲。

  魏艳鸣 撰 孙璘 书

  荡口古镇与钱氏人家也有不解之缘,古镇内有钱穆、钱伟长旧居。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国学家,被中国学术界尊称为“一代宗师”。钱穆7岁时全家搬迁到荡口,他的童年和少年都在荡口度过。他一生写了1700多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他撰写的《国史大纲》,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经典之作。

  钱穆的侄子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中国科技界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方面著述甚丰,发表了论文200余篇、专著15种。钱伟长少时就读于荡口小学,他曾12次返校,说这里是养他的地方。“回顾我这一生,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一生当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钱伟长铿锵的话语之下,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一把永远不熄的爱国之火,他的故事也鼓舞着无数年轻人,激励他们为科学事业和国家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辟地贻谋,风物开基华贞固;

捐田赡族,事功踵武范希文。

 周凤鸣 撰 郁枫 书

标签:古镇;义庄;荡口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