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建设学习型家庭 成就智慧型父母
2022-06-23 20:5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文涛 金雅慧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疫情期间,待在家里的孩子出现焦虑、压抑等情绪问题,家长该如何面对?线上学习时间一长,孩子会不会沉迷网络无法自拔?青春期孩子有点叛逆,总不听家长话,该如何轻松化解?近日,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七(8)班举行了一场以“科学陪伴 ‘疫’路同行”为主题的线上亲子家长会,把困扰家长的诸多难题全部解释清楚,受到全体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多年来,学校组织家长学习家教知识,改善家教方法,提高家教能力,逐步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网络,使教育路径更加广阔。

组建家委会开好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是联结学校与家长的桥梁。全校、各学部、各年级、各班级均设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广泛了解教学情况,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协调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协助解决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设有定期家长会与不定期家长会,各班主任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要,分批次组织部分学生的家长会。家长会上,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会能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学到关于教育孩子的家教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也能让老师听到家长的意见和呼声。每一次的家长会都会让家长和学校越走越近,都会让家长和老师越走越近,更会让家长对孩子教育越来越充满信心。

办家长学校常态化家访

  学校定期邀请家教专家来校为家长做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根据年级不同,分为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则为成长保驾护航、沟通是保持亲密关系的桥梁等主题。通过专家的讲解,让家长们了解掌握更多更为专业的教育经验,同时,也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为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学校长期坚持家访工作。不光是班主任要家访,其他任课老师也一起参与家访。利用假期、周末及晚上的时间,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来到学生家中,与家长们倾心交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家学习情况,同时也向家长如实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品德等方面的情况。在与家长沟通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家长进课堂 共享教育资源

  学校开设“家长讲堂”,充分吸纳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每节课由一位家长主讲,主讲人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为学生们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们拓展知识范畴、提高综合素养。学校先后邀请家长开设了学科学习、实战演练、生活技能等方面的专题课堂或讲座,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优良的校园气氛和家庭环境,也有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家庭教育指导 创新共育模式

  学校联合徐州市慧爱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建成家庭教育指导站,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材。指导站重点围绕有需求的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的个案咨询,切实解决家长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育人观念,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

聚焦家校共育 搭建智慧平台

  学校各年级用爱搭建智慧平台,开展了形式新颖的家校共育活动。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亲子共阅读,在阅读中共成长。各班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开设班级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王敏校长为家长推荐书目进行阅读,并组织读书沙龙分享会,分享一路书香,共话成长旅程。学校还精心订购读本,制定晨诵计划,在学期中期设置全员阅读考级活动与阅读微项目学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阳光体育工作开展,学校在各年级展开“体育亲子实践作业”系列活动。先后布置了“家长和我散步十分钟”“家长带我去踏青”和“家长和我赛跳绳”三期作业,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父母,学校开设“新父母讲堂”。越来越多的家长变身“主讲人”,走上徐州市第三十六中附小的讲台。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讲述着不同职业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在抓细落实中已见成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家长整体素质提升、教师家教经验提升、学校整体工作提升。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一,方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张文涛 金雅慧)

标签:家长;学校;家长会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