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狼山
2022-06-19 20: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凌云  
1
听新闻


只此狼山

  虽离南通仅一江之隔,南通也去过多次,但直到沪苏通大桥开通,才踏上了狼山之旅。

  人流如织,天气也出乎意料地热,看来以狼命名的狼山似乎自带一股“凶蛮”之气。进了山门,却大失所望。知道狼山矮,没想到如此之矮。几乎不能称为山,一座小土丘还差不多。这样的山不要说在西部山区,就是在江南,也会湮没无闻于一堆并不算高的小山中。

  山不大,可景区不小。走过长长的甬道,来到山南的正门。和许多山一样,入口即是一座佛堂,而佛堂对面的山脚下,有一处看上去颇新的敬香台。

  据说狼山烧香祈愿很灵,我也来到敬香台先燃一炷香。看着对面的狼山,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袭上心头。

  狼山虽不高,但林木苍森,赭石黄墙,山寺宝塔错落其间,一股历史的沉郁感扑面而来,与山脚下新建的景观迥然不同。又由于山不高,视野更显得狭长,有些像广角镜头,这使得眼前的狼山与旷阔的平野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它是天外来客,是一块巨大的飞来石,镶嵌于原本平淡无奇的长江之滨上。

  开始登山。这座海拔仅109米的山,攀爬起来却没想象中轻松。曲路萦回,拾级而上,树影曈曈,慢慢地竟也有了高山大川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狼山完全不是原生态的一座土山,其人文景观之绵密厚重,使得脚下的每一步,都不像一次普通的游山,而是一场具有思辨意味的文化之旅。

  正如我山下看到的那样,行走其间,满是历史的沉郁感。而同时,随着高度的不断提升,你会发觉这种沉郁感或压迫感会越来越轻,直到攀上最高处,来到支云塔前的一个观景台,你的眼帘豁然开朗,眼前不再有任何阻隔,而是一片空旷的平陆,一条横亘的大江,其视线之博大辽阔,不仅有“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的志得意满,甚至有“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悲怆惶恐。

  是的,狼山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版本。它让你的心情从峰顶突然跌落到谷底,你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苍凉溢满全身。因为,你周围没有起伏的群山,没有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没有层层叠叠的背景衬托和那些隐喻朦胧的憧憬。你的前方一览无余,清晰可辨,面对宽广无垠的旷野和奔涌不息的大江,没有征服者的姿态。相反,你感到自身的渺小,生命的有限,你甚至没有王羲之王勃苏东坡他们雅集吟赏后的兴尽悲来,几乎在一瞬间,刚刚滋生的一点得意就消失殆尽,只剩下一个人面对茫茫浩宇的慨叹与无奈。

  可能有些夸张,但这是我的真切感受,并且,我似乎悟到了狼山命名的真正涵义。狼山之名不仅源于有白狼居其上的传说,或因山形似狼,也不局限于余秋雨所云其故意显得野拙而狞厉,而是它的确就是一匹狼,孤独而顽强地立在时空之上。

  就像狼图腾。如果把目之所及比喻成一片草原,狼山就是一匹草原狼,它并不高大,也不强壮,却守着日月星辰,面对无限与永恒发出无声的抗争。沧海桑田,若干年前,狼山只是大江之中的一个小岛,而现在早已与陆地连成一体,狼山的姿态却没有变,假若大地上剩下一片雪白,狼山就是那只不知疲倦仍在奔跑的独狼。

  下山后,我见到了余秋雨在《狼山脚下》浓墨重彩讲述的骆宾王墓。不过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围着狼山又反复盘桓了很久,为的是平复心情,校正自己前后对比如此之大的评判。

  狼山依然不高。但在视野里变青翠了些,不再那么老气横秋。山下有大片的花园池塘,牡丹海棠正开得娇艳,这样一幅春意盎然的太平盛世图,有那么一会儿,我把这里想象成一处人造公园,竟不知所在何方。

  只是,渐拢的暮色,还有大江之上偶尔响起的汽笛,提醒我身在狼山。直到离开狼山,沿着滨江大道又开了很久的车,我仍然念着那座不高的小山,想必在夕阳的余晖下,那只曾踽踽而行的独狼,已随着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成为庇佑人间繁华的忠实守望者。

  只此狼山。在面朝大海的地方,狼山以谦卑而执着的姿态,让我能站上独特的视角,看见它卓异于若干名山大川的意义所在。

标签:南通;佛堂;秋雨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