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学子走进索普集团:AI赋能化工实践开启产教融合新范式
2025-09-14 09:18: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2025年6月25日,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数智索普・绿创未来”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江苏索普集团,开展了以“AI赋能化工,青年逐梦新程”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这支由7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齐廉文老师指导下,通过“溯源-研学-实践-宣讲”四维模式,探索传统化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中的创新路径,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溯源索普峥嵘路,感悟企业担当魂

  在“十四五”规划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双碳”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化工行业正面临从高耗能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期。索普集团作为国内醋酸行业龙头,其构建的“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五位一体”智能安全体系,成为行业转型的标杆案例。团队负责人王梓洋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研,理解AI技术如何重塑化工产业生态,同时将专业知识与产业痛点结合,为行业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实践首日,团队参观了索普集团历史展厅与党建园地。在泛黄的创业照片与现代化生产线模型的对比中,成员们见证了企业从地方小厂到行业龙头的蜕变历程。特别在“社会责任”展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稳定就业、反哺地方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受触动。“当看到企业将30%的利润投入环保技改时,我真正理解了‘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担当。”成员苏怡帆在笔记中写道。

  共话AI新变革,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索普集团AI项目工程师徐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深入生产控制中心,目睹了AI算法如何实时优化反应釜温度参数,使能耗降低12%。“传统化工依赖人工经验调控,而现在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系统能自动规避200余种异常工况”。徐主任的讲解让学生们对“AI+化工”的应用有了具象认知。在分组研讨环节,围绕“深度学习在催化剂研发中的局限性”这一议题,学生们与技术人员展开激烈辩论,吕薇同学提出的“数据标注标准化”建议获企业技术部人员认可。

  循迹低碳绿色行,共探双碳实践路

  走进索普集团CCUS(碳捕捉与封存)项目现场,直径8米的吸收塔正在将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钠。环保工程师张敏演示了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测界面:“通过AI优化蒸汽管网调度,我们每年可减少3.2万吨碳排放。”成员杨烨莹蹲在循环水处理器旁,对比企业在线监测数据。“理论课上学的‘零排放’概念,此刻在眼前变成了流动的清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书本知识有了温度。

  青衿聚谈谋企新,校企共研AI潮

  在“AI赋能化工技术革新”宣讲会上,团队以“上海立得公司”案例为切入点,用自主制作的三维动画演示了机器视觉在管道裂纹检测中的应用。当团队成员牟晓童以PPT演示Transformer架构在时序数据处理中的优势时,提问反应釜参数波动问题。成员们坦言仅在课程中模拟过类似场景,缺乏工业实践经验。大家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课堂模型都是理想数据,而工业场景的变量复杂得多。"这番经历让他们重新审视专业学习的方向。

  智慧青春启新程,产教融合谱新篇

  “这次实践不是单向的参观学习,而是真正的产学研碰撞。”指导老师齐廉文评价道。团队返程后提交的《索普集团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不仅系统梳理了企业在智能安全、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更针对AI模型数据壁垒问题提出“校企数据共享池”构想。索普集团徐主任表示:“学生们带来的前沿技术视角,为我们的‘智改数转’提供新思路。”这种从实践到科研的转化,正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生动诠释。

  此次实践不仅搭建了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共育桥梁,更开创了“青年调研-技术诊断-方案共创”的产教融合新模式。随着“数智索普”项目的持续推进,这种将课堂搬进工厂、让知识赋能产业的实践范式,正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标签:索普;团队;索普集团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