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区:“三好三专”让法治民议接“地气”更有“热气”
2025-08-08 11:45: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王俞萍  
1
听新闻

  “以前觉得议事离咱挺远,现在有了小区物业服务大家谈,坐在社区凉亭里就能说想法、提建议,既实在又暖心!”翠屏山办事处云和社区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感受。云龙区“法治民议”活动开展以来,切实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以“三好三专”机制为抓手,通过搭平台、聚民智、解民忧,让“法治民议”从“纸上”落到“地上”,并着力将民议成果转化为法治服务实效。

  织好“观察”网

  专业搭建“法治民‘驿’”

  “以前我们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塞,反映多次都没彻底解决。现在好了,社区牵头开了几次议事会,相关部门到场一起商量方案,问题很快解决了!”昆仑社区居民王大爷竖起了大拇指。汉风街道办事处昆仑社区做为全区44个法治联系点之一,依托“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机制,构建起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法治观察员搜集民情日记,网格微信群24小时闪动征求意见信息,社区公众号推送的“民生诉求征集令”,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民意,成为社区治理的“导航仪”,将触角延伸到楼栋单元、街头巷尾。7月份以来,社区共梳理有效建议11条并及时予以跟进解决。

  把“议事平台”建在群众身边、建在需求实处,让“议事”既能接得住家长里短,又能锚定法治方向。云龙区委依法治区办在村(社区)的法治联系点、法治文化广场、邻里活动中心设“流动议事点”,摆上长桌小马扎,把“议事点”设到群众家门口,让居民、村民不用跑远路。线上联动“社区顾问群”“法润民生群”等召开“议事会”,方便在外务工人员、上班族随时提出诉求。在金融集聚区、产业园区设立“议事联系点”,组织开展进爱琴海“商圈”专题行政执法座谈,共商助企经营发展之策。云龙区司法局依托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调解中心等,打造“民‘声’驿站”,与徐州铁路公安处建立“路地融合共创”议事协调工作机制,通过“指导+议事”“调解+议事”,多元化方式有效化解徐州铁路地区各类矛盾纠纷。

  请好“明白人”

  专业赋能“法治民‘议’”

  “加装电梯是否得留意低层住户采光权?”“法律规定宠物遛弯需要牵绳么?”……面对一条条在日常普法、调解中解答咨询和摸排到的情况,“法律明白人”化身“移动普法站”,结合法理和情理解答居民的疑问。近日,翠屏山街道办事处聚焦辖区和平上东璟园小区电动车“充电难、停车乱”问题,广泛听取民意,汇聚各方智慧,共商解决方案,最终小区车棚问题得到解决。

  云龙区委依法治区办组建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核心,吸纳调解员、社区党员等的“1+N”法治议事团深入基层宣讲答疑,广泛征集“法治微心愿”并精准对接需求。构建“需求征集—协商议事—项目实施—监督评议”全链条法治民议参与机制,通过创新系列举措,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全区826名“法律明白人”延伸法治服务触角,主动参与社区议事,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法治观察员“微观察”的优势,把“法治观察”融入“法治民议”,让议事既接民心又守法理。

  搭好“议事台”

  专享“法治民‘意’”戏

  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云龙“法治民议”特色品牌,让普法搭台,“民意”唱戏。依托区文化馆“公益剧场”,精心编排演出梆子戏《情与法》《包青天》、折子戏《走娘家》等法治戏曲。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团体、文化爱好者等法治文艺资源,融合非遗技艺,创作法治剪纸、法治木板烙画、法治香包等法治文化作品。编排普法竹板快书《生活有“典”更精彩》、反诈小品《刷单被骗十二时》等法治节目,用“乡音”传递法治文化。开展“苏超燃情,法治同行”宣传活动、法治游园会、法治运动会、法治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不仅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更使他们通过学法知法、说诉求、提建议,攒起“懂法律、会议事”的底气。社区将征集来的民意,通过“民情恳谈会”“彭城议事会”等,共同协商议事解决,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转化为“暖心大事”。

  “法治民议”架起了法治与群众间的“连心桥”,让群众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议”,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让基层声音精准传达到法治建设环节,通过群策群力夯实基层法治根基,书写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王俞萍)

标签:法治;观察;议事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