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沛县司法局通过搭建平台,构建服务网络、精准送法,增强管理水平、法律体检,防范经营风险、贴心服务,满足法律需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服务民营企业,打造民营企业优质法治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搭建平台,构建服务网络。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公证员深入园区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不同企业不同法律需求,对园区的法律服务需求和企业经营的“堵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制定不同的法律服务模式。同时,合理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在县、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法律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法律服务;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区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开展点对点法律服务机制。
二是精准送法,增强管理水平。开展“送法治进商会、园区”专项法律服务活动。选聘优秀律师结合办案实例向企业家代表讲解“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篇)”法治体检四进四送的专题知识,结合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特性、分类以及知识产权与园区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内容,内容详实、具体生动。在互动答疑环节,耐心细致的解答答园区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许可、交易等环节的法律保护,增强园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以及处理纠纷的能力。同时与企业家代表就企业依法管理等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企业用好各项法律和政策,创新思想、提升素质、发挥才能,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管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法律体检,防范经营风险。全县7个律师事务所50多名律师主动对接园区企业,为企业开展体检,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合同履行等常见法律风险防范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服务。深入研判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收、环境保护等涉法问题,梳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多发性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提出专业性处置意见,制定应对措施,帮助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是贴心服务,满足法律需求。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的主动性,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园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产业,聚焦企业设立、企业用地、企业用工等,分批次推出企业专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同时根据企业的法律需求,向企业发放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问题手册、劳动关系处理法律指引等。为企业相关经营活动提供法律支持;对困难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不同需求、不同问题,进行分类施策,实施“点对点”“一企一策”对接法律服务。
李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