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官林司法所深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聚焦矛盾调处、简易案件远程公证、法律服务等综合职能,以务实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构建法治、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远程公证“零距离”,便民服务暖人心。官林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引入公证一体机,开通远程公证服务。群众通过一体机可远程连线宜兴市公证处,办理各类简易公证事项,大幅节省时间与经济成本,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7月10日,身体不便的韩某因迁户口需办理与母亲的亲属关系公证,在工作人员全程指导下备齐材料,当天下午即与市公证处公证员连线完成线上公证,当日顺利办结。自服务开通以来,累计受理公证咨询100余人次,办理远程公证21件,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二、人民调解“稳压器”,化解矛盾促和谐。整合政法力量及各方“外脑”,深化衔接联动机制,统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架起“连心桥”,凝聚镇村法律顾问编织矛盾纠纷化解“无缝网络”;强化“一站式”化解模式,依托“解忧”“弘法助企”调解工作室精准发力。官林镇某企业职工戴女士工作时不慎压伤手部,经鉴定,被认定为工伤并构成八级伤残,因临近50周岁,与单位就后续赔偿及补偿问题产生争议。调解员联合人社专员、律师、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对接,多次组织双方协商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赔偿协议。今年以来,累计指导参与调处各类矛盾案件78起,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法治宣传“润心田”,法治精神入人心。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宣教形式,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4月19日,参与全民阅读主题宣传,现场设置“普法小摊”,发放法治手提袋,普及《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5月23日,组织全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民法典与我零距离”专题学习,通过集中授课、案例警示、撰写心得等形式,引导社矫对象以《民法典》为镜反思过往;8月5日,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观展厅、听宣讲、玩游戏”沉浸式法治体验活动,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力量,为青春成长注入法治底色。
官林司法所通过做实做细远程公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接下来,将继续坚守职能,不断探索工作新路径、新方法,提升服务品质与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注入更多力量。(官林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