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染的时节,一场艺术盛宴正在上演。近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作品巡展(苏州站)在苏州·未来科幻馆隆重启幕。此次巡展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次在京外设立专场,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从传统染织到视觉传达,从陶瓷艺术到工业设计,各式各样的毕业生作品跨越地理界限,在江南水乡与北方学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艺术桥梁。
漫步展厅,观众能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精彩对话。在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展区,传统纹样有了别出心裁的现代化表达。作品《昆韵新裁,幕影匠心》聚焦昆曲《白蛇传·水斗》经典角色,将人物提炼成几何图案,再用拼布工艺“缝”出故事,观众不仅能看到演员“台前的华彩”,幕后的练功服、盔头、道具等也可以在设计细节里发现。工艺美术系以材质与情感的碰撞为主题,作品《吹又生》用1500米铝丝、1350根铝管编出蒲公英,还实现70%减重,传统生丝绒球技艺混搭现代参数化设计,实现材料与工艺的创新……清华美院的毕业生们用作品传达一种理念——传统从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滋养未来的土壤。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向峰表示,作为苏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区之一,相城始终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广泛链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优质高校资源,让艺术创意赋能产业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美学思想,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致力打造高质量生活空间,以可感可及的文化建设成果,让“幸福相城”的民生温度直抵人心。此次清华美院毕业作品巡展落地相城,与相城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巡展的举办,不仅充分展现了美院学生的创意智慧与时代思考,也让艺术创意与城市文化碰撞出火花,让前沿设计与城市发展形成合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表示:“此次毕业作品巡展来到苏州,不仅是一次艺术作品的交流展示,而且是一项教育成果在社会空间中的延续与拓展,亦是学院教育理念与江南文化传统的一次深度对话。”
对于此次活动的举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认为,清华学子们以开放的视野和勇敢的探索,主动拥抱人工智能与新媒介,用代码生成图像,以参数算法塑造空间,让前沿技术化为艺术表达的新语言。科技在他们的手中,不仅仅是工具,也是充满诗意的笔墨,延展了创作的边界。
正在现场观展的市民李女士说:“原本要到北京才能看到的艺术作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觉得很惊喜。”选修艺术的高三学生刘同学也表示,看了哥哥姐姐们的毕业作品,感受到现代艺术与大国科技紧密交融,很受震撼,将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明年考入清华美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学习。
从教室展厅到城市空间,从学术探索到产业落地,这场巡展正在重新定义艺术与城市的关系。当清华学子的毕业设计遇上苏州的千年文脉,碰撞出的不仅是美学火花,也是一条“文化软实力助推硬核发展”的相城路径。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双向赋能。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