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账户是资金流动的载体,账户管理的实质是保障资金安全、高效的流通,银行账户已成为资金流转的核心枢纽,也是守护金融安全的前沿阵地。面对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活动“资金链”的隐蔽渗透,如何在优化服务的同时筑牢风险防线?苏州农商银行构建“账户画像”系统,在保障客户体验与维护金融秩序间保持平衡,以智能化与有温度的服务共筑金融安全的温暖屏障。
账户画像的构建是一场精密的数据“拼图游戏”。通过整合客户基础信息、交易流水、设备登录记录等多维度数据,像拼合一幅精密拼图般,逐步还原客户真实的资金活动轨迹。实时勾勒每个账户的“数字画像”,就如同给账户拍摄一张精准的“风险快照”。标签越多、排查越细,账户可疑与否才能一目了然。
现在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多,如跨境赌博团伙会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钱拆成很多笔小额交易,分散转到不同账户;还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空壳公司”账户洗钱,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在账户画像系统加持下,该行全天候关注每个账户的变动,让异常交易无处遁形。无论不法分子采取什么手段,账户画像系统都能从交易时间、金额、流向等细节里,摸清其套路,及时制止非法交易的进行。
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手段,该行账户画像系统也在不断“进化”。针对跨境赌博资金常用的“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模式,系统能自动识别资金汇聚规律;对利用“空壳公司”账户洗钱的行为,系统可通过关联企业经营信息、法人背景等数据,精准定位可疑账户。这种“主动防御”模式,既能有效拦截风险,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账户客户的打扰,实现风险防控与服务体验的“双重保障”。
在打击电信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的攻坚战中,账户画像成为多方协同的“指挥中枢”。该行通过账户画像对存量账户开展“健康体检”,对长期休眠却突然活跃、交易模式与行业特征不符的账户,采取限制交易、加强身份核验等措施。这种“柔性防控”既保障了客户资金安全,又避免因过度管控影响正常业务,真正实现了风险防控有力度、客户服务有温度。
光靠系统还不够,苏州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也练就了“火眼金睛”。该行定期开展风险防控实战演练,模拟各类新型诈骗场景,让工作人员在“真刀真枪”的训练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该行工作人员将风险防控意识融入日常服务,形成“人人都是风控员”的良好氛围。
账户画像不仅是技术工具,也是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识别风险账户,苏州农商银行在优化账户服务的同时,筑牢风险防控线,为打击电信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金融行业稳健发展,为金融安全保驾护航。
(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