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二十多年前园区居民回迁搬入莲花新村一区时,会感到新奇喜悦,环境整洁,道路宽敞,但二十多年的风雨,已经侵蚀了这份舒适,诸多问题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显现:电瓶车僵尸车占道堵门,出行不便;衣物被褥无处晾晒;老年居民娱乐活动单一……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东韵社区党委成立,这个年轻的党组织看到了居民的难处,现已构建“社区党委统筹、物业执行、社会组织协助、居民参与”的四方协同治理体系,带领社区居民重新叩开幸福生活大门。
四步工作法:让社区从“乱”到“治”实现蝶变
电瓶车随意停放、占道堵门,在缺少地下车库的动迁小区中随处可见;楼道口绿化带易成问题地块,私自种植、垃圾堆放,居民直叹回家难。面对居民“回家难”的困扰,东韵社区党委由表及里,剥丝抽茧,以停车空间供求关系问题为抓手,研讨社区土地资源分配问题,寻求破局之法,创新提出“议、改、疏、管”四步工作法,让杂乱空间重焕新生。
议难题:红管志愿者通过“板凳议事会”、入户走访,收集居民建议,精准锁定停车难、绿化乱等痛点。改空间:社区党委牵头硬化闲置地块、增设智能充电桩,科学规划“一位一桩”停车区。疏堵点:创新推出“绿化带认养计划”,制定自治公约,变“问题地块”为“邻里花园”。管长效:组建“红色管家”巡逻队,建立“网格发现-物业处置-居民评价”闭环机制,发动网格员每日巡逻,通过网格员发现,物业受理的模式,逐渐解决僵尸车问题,设置高峰时段智能道闸,高峰时段关闭小铁门,限制摊贩车辆进入,串联社区多方力量,合力杜绝问题源头。
退休能量“扭亏为盈”,党建引领“圈”出家的温暖
东韵社区作为典型的动迁小区,居民结构构成中老年人占比不低,如何把“银龄”服务作为退休党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将退休群体力量积极转化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资源,东韵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实践老年友好的“双圈”工作模式,拓展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大舞台,实现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相融互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打造老年友好“朋友圈”:搭好“老有所乐”的精神平台,打造“东邻有韵”系列活动,开展老年活动月,以东邻雅弈象棋赛、东邻锦韵八段锦、东邻颐养食养课堂等活动,活跃老年居民的“朋友圈”。打造老年友好“服务圈”:发挥“桑榆生辉”的退休人员优势,大力倡导退休党员到社区党组织下属的网格、楼栋等担任微网格员、楼道小组长,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基层加强党组织建设。
“双圈”工作法同时有效带动了退休人员、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的活动,带动社区年轻党员思想进步、党性提高,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杂乱晾”到“联排靓”:“四方协同”晒出幸福底色
动迁社区人口基数庞大,结构复杂,且众多人口仍保留着在户外晾晒衣裳被褥的习惯,因此各个动迁社区都会在居民楼底安装晾衣杆。但东韵社区党委发现,前两年装的晾衣杆间隔大,浪费空间,且在绿化带中,走路和晾晒都不方便。
因此,东韵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四方协同工作路线。首先,由党组织搭台赋能,召集居民、党员代表开展议事会,听取民声、收集民智,精准定位“晾衣难、走路难、空间浪费”三大痛点。随后,物业公司专业落实,将分散式晾衣杆升级为集约化联排晾晒区,并贴心增设了专用晾衣小路,实现“晾晒有位、通行无阻”,再配合上居民骨干宣传开路,共建单位添砖加瓦,最终形成如今整齐美观的晾衣区成为社区新风景。居民纷纷点赞:“现在晒被子不用抢位置,走路也不怕绊倒,这才是真正的便民工程!”后续,社区还将结合居民反馈优化布局,打造更多“晾晒+休闲”的复合空间,让小小晾衣杆“晒”出社区治理大智慧。
下一步,东韵社区党组织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凝聚各方力量,持续谱写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篇章,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顾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