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亭街道创新构建“1+3+N”多元普法矩阵
2025-08-07 11:10: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余婧  
1
听新闻

  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紧抓“八五”普法规划收官契机,突出普法重点,创新普法方式,构建起“1+3+N”多元普法矩阵,为街道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擦亮“1个品牌”,云端普法激发“法治增量”

  “王叔!等新房到手,我们‘澄南家事’陪您去办居住权登记!”

  在“唯司图治”最新一期微视频中,唯亭街道司法所联动街道纪工委,以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和房屋居住权问题为主题,对真实调解案例加以艺术加工和改编,以生动有趣的剧情、贴近生活的表演,将纠纷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巧妙融入其中。

  这段剧情不仅生动展现了矛盾调解的过程,更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居住权登记的法律意义,而这正是“唯司图治”系列普法情景剧的创作初衷。作为唯亭街道司法所创新打造的线上普法品牌,“唯司图治”融入街道“幸福花开 云上唯亭”新媒体宣传平台统筹谋划,以真实的调解案例为创作灵感,自编自导自演系列普法情景剧,目前已上线9期。该品牌栏目受到街道上下的大力支持,社区书记、社工、派出所民警、劳监大队单位负责人、普法志愿者等积极参演,在辖区形成良好反响。

  融合“3大载体”,普调并举赋能“基层善治”

  “多亏你们,我以后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了!”快递小哥王某在收到工资后,如释重负地向“澄南就事”调解员表示感谢。

  王某原为园区某快递公司网点派件员,今年“五一”前夕离职回乡探亲,可公司却拖欠最后一个月工资迟迟没有支付。多次讨薪无果后,气愤的王某找到“澄南就事”调解室寻求帮助。

  调解员一边耐心宽慰王某,详细讲解讨薪的合法流程以及扰乱公司经营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一边迅速联系快递公司负责人张某,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工资发放的相关法律法规。张某意识到公司做法不妥,但表示公司与客户结算需要时间,希望能宽限一段时日。

  在王某表示同意后,调解员先后两次电话跟进工资支付进程,最终公司于端午节后第一天如约支付工资,王某也安心踏上了返乡探亲之路。

  调解现场就是最好的普法宣传阵地。唯亭街道司法所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将普法工作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坚持“每一次调解就是一场普法”的工作理念,依托“澄南家事、就事、理事”三大调解载体,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边调边普”纠纷案件1100余件。精准把握辖区新业态群体高发矛盾类型,依托街道“幸福集市”“送法进企”等活动,今年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开展普法讲座37场,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服务1000余人次,有力提升劳资双方法律意识,将劳动争议遏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开设“澄南故事会”专栏,定期推送调解室典型矛调案例,目前已有18个案例上线展播,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问题。

  强化“多个维度”,建强阵地拓展“辐射网络”

  “小朋友们要记牢,我们的身体很奇妙。红灯区域不准碰,黄灯区域要思考……”暑假前夕,“唯司”老师依托“唯司助萌”法治文化宣传基地,通过生动活泼的趣味问答和互动游戏,为至和幼儿园的宝贝们带来春季学期最后一节法治课堂。

  “唯司助萌”法治文化宣传基地是唯亭街道司法所与至和、怡邻两家幼儿园联合打造的幼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也是街道创新法治宣教阵地建设的缩影。自基地成立以来,司法所坚持走进幼儿园,每月送上主题不同、形式多样的法治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10余期,让孩子们切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魅力。

  为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唯亭街道紧贴全民普法需求,不断延伸触角、丰富载体、创新形式,让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坚持“沉浸式”普法,常态维护升腾宪法文化公园、虹桥社区民法典主题公园,焕新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把法治文化嵌进生活场景、融进城市风景。坚持“专题式”普法,围绕司法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30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两万余份。坚持“靶向式”普法,紧盯少年儿童、老年人等重点群体,依托“唯司助萌”、唯亭街道司法所关工站、“银龄”社区法律服务站点等特色载体,因人施策提供精准普法服务;坚持“嵌入式”普法,37个社区全覆盖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八五”普法期间,社区法律顾问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普法链接一万余件次,接待居民线下法律咨询两万余次,全面织牢法治宣传辐射网络,在辖区内营造崇法善治良好氛围。

  接下来,唯亭街道将继续秉持法治为民理念,不断提升多元普法矩阵效能,以法治为笔,奋力书写“善治唯亭”的崭新篇章!

  编辑 余婧

标签:法治;;1个品牌;法治宣传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