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7日,以“爱情、文学与传承”为主题的2024 BIBF世界阅读季第五场文学对话活动在苏州章太炎故居举办。现场,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弥和青年作家叶迟,共同探讨两代作家的爱情观念、创作观点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叶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对于这座城市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她在20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不老》,书中描摹了一位35岁的女子孔燕妮,她所在的吴郭城原型就是苏州。书中孔燕妮的爱情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年代,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孔燕妮没有遵循前人的脚步,而是走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叶弥用绝妙的文学手法写出了一个超前的女性形象。图书出版后先后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文学迁徙计划”“女性文学好书榜”等重要的文学榜单。
活动上,叶弥首先分享了创作《不老》过程中的故事。她从苏州古城搬往太湖边,只是想找寻一片清静之地,远离城市喧嚣,从而写出自己满意的小说。她在院子里垦荒种菜,收养流浪猫狗,过起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不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的。她一边喂养照料猫狗,一边建立起心中的吴郭城以及吴郭城里最美丽的女子孔燕妮的故事。她说,小说写好后,曾经分享给苏州的很多女性朋友看,她们读完都表示确实能从周边人身上找到孔燕妮的影子。很多北方人会给江南女性打上柔美的标签,但在她的认知里,江南女性的性格甚至比北方女性更独立、更要强。江南文化塑造了许多像孔燕妮一样的女性,她们到了特定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显现出她们的与众不同。
青年作家叶迟是叶弥的儿子。从小的耳濡目染,并没有让他早早拿起笔去创作,而是在经历过一些人生阶段之后,他才真正理解母亲,理解母亲笔下的人物。他说自己从小就叛逆,由于家庭的原因并不太想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真正从事文学创作还是近十年的事。他是在与母亲的一次散步中,聊起童年的一些往事。母亲对他说不如花点时间写出来。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青色蝉》。母亲的小说他都会看,只是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尽相同。在他看来,母亲的《不老》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其实写的是一个时代。孔燕妮其实是跨性别的存在,她有男性的攻击性在里面。而男主人公俞华南则多愁善感,活在自己的茧房里面,是孔燕妮的前男友张风毅推了孔燕妮一把。最后俞华南作为男性的某种尊严突然觉醒了,也推了孔燕妮一把,从而使得书中的人物群像整个立起来了。
作为《不老》一书的责任编辑孙衍说,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书中的浩阔气象。书中的孔燕妮、张柔和等女性形象看似娇柔,却有着倔强、顽强的气质。她们代表了一个时代里清醒、孤独、刚强、觉醒的一批人,傲然于世,真实又任性地活着,不为世俗所羁绊,不为困难所击倒,有种野蛮生长的力量。同时,书中也描绘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特别是江南美学。孔燕妮带着男主人公俞华南游走吴郭城时的场景,恰好印证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诗意景象。无论是山川河流、自然风景,还是园林村镇、世俗民情,在叶弥笔下一一还原。特别是写到桃花渡、香炉山,苏绣、猪油菜饭、腊梅花宴时,叶弥更是信手拈来。这是江南女作家独有的意蕴所在。
在文学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叶弥说她对于叶迟的写作干预并不多。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看法和世界观,但作家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最好有一些独特的东西。叶迟则说到从小母亲对自己淳淳教诲,虽然很羡慕母亲的文学成就但自己并没有大的文学野心。
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线上线下参与互动。有观众询问,《不老》中孔燕妮的原型是否有作者本人灵魂中某些部分。叶弥说自己就是女性,更容易有代入感。“我们所有的女性从18岁开始到80岁心里都住着一个孔燕妮,都是追求自由的灵魂。我多么期望自己能像孔燕妮那样活着,像她那样去爱,但我做不到。她是文学作品里的人,她可以存在道德缺陷,可以有争议,要远比现实更有探索性,就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办方BIBF,全称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办于1986年,已发展成为国际第二大书展,是我国目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也是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书展。今年六月举办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海外展商参展,BIBF致力于中外出版物及数字多媒体出版物的版权交易、实物进出口贸易与阅读推广,已成为涵盖图书、数字产品、动漫等内容的大型国际出版交流盛会。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