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月19日,郝丹和朱晋仪一早就来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双湖湾核酸检测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穿好装备,为即将开始的小区核酸检测作准备。在这群“大白”和“大蓝”中,她们是一对特殊的母女。
妈妈郝丹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员教师,园区开始集中核酸检测时,居家办公的她看到小区检测点人手紧张,就主动联系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而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国家注册心理师,武汉疫情期间,她和邓旭阳等几位老师一起编创了疫情期间《心理自助36招》绘本以及动画,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科学有效的疫情期间情绪疏导方法。作为园区心理志愿者“暖宝宝”团队的负责人之一,坚守“我和我·苏州城市灯塔”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疫情期间的苏城创业者、中高考家长、医务工作、青年新苏州人等群体,为苏城市民提供了多场专业团体心理服务,项目多次被央视报道。
苏州疫情发生后,郝丹一边居家办公,一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投入到“我和我·苏州城市灯塔”心理志愿服务项目中去,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疫情来得有点突然,也会焦虑,但是赶上了就赶上了,心里没怕过。”她说,“因为在我心里,一直觉得苏州是有力量、有韧性的,疫情肯定能过去的。”
郝丹的先生这几天都要赶去新区的社区核酸检测点作支援,作为妈妈、妻子,她还要安顿好一家人的生活。“不仅要做好学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我还是妈妈、妻子,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更要在略显紧张的每一天,让家人吃得舒心,心情愉悦,让日子如常,这也是我的重要工作。”
女儿朱晋仪是苏州中学德威国际高中12年级学生,刚过完18岁生日。疫情发生后,她居家上网课。看到父母都投入到苏城抗疫工作,她让妈妈也把自己拉进社区志愿者工作群,经过培训,成为社区最年轻的志愿者,在采样点配合医生做采样试剂的登记和封箱等工作。从消毒,穿防护服,到岗,到完成最后的整理、消杀,严谨与认真,写在她稍显稚嫩的脸上。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时,朱晋仪说:“看到父母都去参加志愿服务,我觉得也应该做点什么。虽然作为学生,学习很重要,但是作为社会一员,我也想承担一些责任,尽一份力。”在服务中,她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防疫知识,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支持,和她同组的医生连续工作很多天,冻得手都紫了,但是还是规范地消毒和采样,服务态度一直特别好,让她特别敬佩,跟着医生一起工作,对她而言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金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