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月13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苏州工业园区人共同见证了六天四轮核酸检测的速度,六天很短,还不满一周,六天却又很长,因为每名社工平均工作时间在120小时以上。这又短又长的特殊的六天,在不知不觉中,也发生了很多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从第一轮被骂,到第四轮不被需要
小钱是金鸡湖街道的一名普通社工,这六天里,因为安排是动态的,在每一轮检测的前一个深夜,才会有明确的工作地点出来。她已经习惯了前半夜女汉子一般搬运物资箱,开着后备箱和后座都塞满的车往返数次给社区运送物资,后半夜则在工作安排表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安排,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奔赴白天的岗位。
第一轮核酸检测,小钱在采样台上负责信息录入,虽然前一晚做了通宵准备,但早上开台采样时,依然遇到了信息录入时的操作问题,居民因为排队时间长而情绪激动,焦躁不安,不断指责,“你们就是来找麻烦的!”“快点!我还赶着出门呢!”。天气寒冷,眼镜起雾,面屏起雾,更为看清手机上的信息增添了困难。她只能拼命睁大眼睛,在水汽的空隙中努力看清信息并录入信息。
第二轮核酸检测,她在采样台上协助医务人员采集封装样本,熟练地将每一个样本折断入管,满10个封管,密封后又用双层密封袋装好、保存,根据现场指挥及时封箱转运。这一次,在采样台上,她听到了很多句“谢谢。”“你们辛苦了。”
第三轮核酸检测,当她满怀壮志要大干一场时,竟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做”。每个采样台上都有两名居民志愿者,他们认真接受培训,并且很快上手。“无事可做”的她只能自己给自己找活儿,去将连在一起包装的采样棉签撕成独立的,方便医生取用。这一次,她除了听到“谢谢。”“你们辛苦了。”采样台上更多飘荡起唠嗑般的家常话,“乐乐妈,是你啊!”“对啊!没认出来吧?哈哈哈!”“王阿姨,你来啦!身份证放在这里……”
第四轮核酸检测,当她前半夜运送完物资,深夜在工作群里习惯性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了。竟然,不被需要了。
从“是我啊!”,到“哎?你也来啦?”
正如小钱在第三轮中听到的家常唠嗑,除了医生,采样台上的“大白”志愿者中社区居民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她被“下岗”了。双湖湾花园多名党员志愿者齐出动,志愿者郝丹还带来18岁的女儿朱晋仪,一同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采样台上最年轻的志愿者。新加社区有一家三口到社区做志愿者,新未来社区未开学的大一学生、军护家属,九华社区大学生、新馨社区青年志愿者配合医生登记信息,欧典社区一家三口,爸爸和儿子是志愿者,妈妈担任摄影志愿者,高尔夫社区00后双胞胎志愿者朱嘉诚和朱嘉欣一起上阵,城邦社区的苏贝妮和苏杰夫夫妇当期志愿者非常熟练,居民见到这两张熟悉的“洋面孔”觉得倍感亲切,共青团志愿者也踊跃报名,“我是大学生,现在疫情严峻,我也想在假期里为家乡出一份力!”
海尚社区党员志愿者朱建根是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爱心输送员”,哪个核酸检测的点位缺物资,他就立刻拿上物资冲向点位,他也是居民朋友的“朱朱侠”,总是及时将物品送到出行不便的居民手中,持续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天翔社区的少年张苏赫,和妈妈一起报名做志愿者,负责居民信息录入工作。抗疫攻坚,少年有担当。
“大白”队伍中不时地响起相互认出邻居的惊喜声,“是你啊?你也来啦?”
从这是“你们”的事,到这是“我们”的事
连续四轮核酸检测,其中的艰辛,居民都看在眼里,慢慢地,居民的心也悄悄地破防了。核酸检测这件事,不再仅仅是“你们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我们的事”。
东湖春韵社区居民说:“疫情在肆虐,政府在行动,我们志愿者也挺身而出,共同守护我们的大美春之韵。”业委会牵头组织报名,定岗及培训,提醒注意事项及纪律,分发物资,安装帐篷,一切井然有序,优秀敬业的居民志愿者在区域核酸检测中充分体现出“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守护”,核酸检测,是我们共同的事。
加城湖滨公寓的志愿者龚晓光全程参与了四轮检测,维持秩序、查码测温、一米线提示、登记发证、信息录入,除了医生的采样工作,核酸检测点所有的志愿岗他都做了个遍。每次他都会主动给新来的志愿者进行培训,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容易出错的环节,他都仔细进行说明。采样工作正式开始后,他更是停不下来,在各个岗位间奔走,看大家是否需要帮助,在他的统筹安排下,流程一次比一次顺畅,在他的带头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志愿团队越来越强大。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居民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基本实现随到随测。
双湖湾花园居民顾琼花、郝丹、陈永华积极参加核酸检测现场志愿服务,其中郝丹曾在武汉担任过志愿者,有较强的实战经验,现场很快上手,顾琼花和陈永华放弃休息机会已经连续两次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对系统比较熟悉,刚开检时成为现场的“技术担当”,对新志愿者培训带领解决问题。系统卡顿时,他们的耐心解释也更能得到居民的理解。
天域社区志愿者人数从个位数激增到66位,“老”志愿者十分凡尔赛地说可以“端起茶杯看报纸了”。新加社区志愿者已经熟练掌握所有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早晨一到岗,就主动给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
在他们心中,这,就是“我们的事”!
从瑟瑟发抖,到花式取暖
从第二轮核酸检测开始,苏州开始气温骤降,采样台上的“大白”瑟瑟发抖,尤其是每次酒精消毒后,寒风一吹冰凉入骨,采样医生的手指僵硬,撕开棉签和拿稳棉签采样都成了不那么容易的事。
金鸡湖街道在前一夜紧急采购配送暖宝宝,海尚社区书记陈佳娴“豪横”地表示:“暖宝宝我们不需要,给需要的人,我们居民给了两箱!”
很快,各个点位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取暖驱寒方式,各社区安装了围挡帐篷,时代上城南社区的居民纷纷拿出家里废弃的矿泉水瓶装上热水送给医护和志愿者暖手,水瓶和水都可以循环利用,既环保又暖心。四季新社区白领公寓居民为医务人员提供电暖设备、暖手蛋,师惠社区居民熬了姜汤送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驱寒送暖,海悦社区物业送上暖心暖手蛋,双湖湾花园居民送来暖宝宝和发热鞋垫,景城居民送来暖宝宝和巧克力,海悦社区发动金相邻们拿出各色保暖神器,星桂社区检测点特别冷,风特别大,爱心企业送来暖宝宝、热牛奶,都市社区物业为防疫一线人员提供的暖心姜茶,颐心居养生堂的老板娘赵美娟,无条件地信任,把整个店交给了海尚社区书记,只为了让社工深夜有个温暖的地方可以躺下歇息片刻。
六天四轮,居民开玩笑说,喉咙起“茧”了,心也“破防”了。
疫情还没有退散,但是,在居民和社工心中,寒冬已过,有彼此的包容理解,温暖同行,春天,就在不远处。
周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