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记录时代足迹,典籍传承发展智慧。11月7日,中共泗阳县委办公室正式印发《〈中共泗阳地方史〉第四卷上册(2012—2022)专题资料征编方案》,率先启动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期间地方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以系统梳理十年发展脉络、精准留存县域改革印记,为新时代党史编纂工作提供基层创新样本。当日下午,该县特邀响水县委党史办原主任王志迁开展业务辅导,聚焦史料征集、体例规范、特色提炼等关键环节答疑解惑,为高质量完成征编任务夯实专业基础。

此次征编工作紧扣2012年11月至2022年10月的关键历史时期,以“存史、资政、育人”为核心目标,系统记述泗阳各级党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重点聚焦重要决策部署、重大发展事件、重点民生工程和关键代表性人物,全面展现县域经济转型、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深度总结党建引领县域治理的宝贵经验与创新实践。
作为党史工作的基层创新探索,此次征编呈现三大鲜明特色。在编排体例上,创新性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可溯,又实现重大事件完整呈现,做到“背景有铺垫、过程有细节、重点有凸显”;在内容设计上,梳理形成108项专题目录,涵盖县委重大决策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核心领域,既有3万至5万字的综合性专题,也有5千至1万字的单一性专题,兼顾全面性与针对性;在地域特色上,专门设置“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发展实践”“成子湖旅游度假区生态赋能”等特色专题,同步收录泗阳中学、凤凰新华书店泗阳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发展纪实,全方位彰显基层创新活力与县域发展特质。

为确保征编工作高质量推进,泗阳建立健全全链条保障机制。组织层面,要求各承编单位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编审组,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层层压实的责任体系;经费层面,县乡两级财政专项保障,将编纂出版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支撑;流程层面,明确启动(2025年11月上旬)、专题编写(2025年11月—2026年6月)、审核(2026年7月—9月)、出版(2026年10月—12月)四个阶段,实行“单位初审、县级复审、专家终审”三级审核制度,严把史料真实关、表述规范关;服务层面,县档案馆等单位同步提供便利查档服务,县委党史办全程统筹指导,确保史料真实翔实、内容全面准确。

左为响水县委党史办原主任王志迁,右为泗阳县委党史办主任丁前洋
“党史征编是留存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我们率先启动此项工作,就是要以精准创新的理念,全面系统记录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泗阳发展的光辉历程。”泗阳县委党史办主任丁前洋表示,将以此次征编为契机,精心打磨经得起历史检验、体现泗阳特色的党史典籍,为总结县域治理经验、凝聚奋进力量提供有力支撑。据悉,各承编单位专题资料需于2026年6月底前报送县委党史办,经多轮修改完善后结集出版,该卷党史将成为展现泗阳十年蝶变、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文献。
姜田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