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司法局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精做法治“加减乘”法,从制度供给、执法监管、法律服务三大维度精准发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做优制度供给“加法”,厚植兴业沃土。海门区强化规范引领与源头治理,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实行清单化管理,严把源头关口。依法公布年度制定和决策计划,高效完成招商引资、项目供地等关键领域政府合同审查,从源头防范风险。二是创新“四审”联动机制,提升政策质量。建立以合法性审查为核心,融合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公平竞争与基层减负审查的联动机制,同步推进涉企政策清理,及时废止不适应当前发展要求的文件措施。三是推行闭环审查模式。执行“业务+法律+政策”多部门联合审查与“事前提醒、事中保障、事后跟踪”全流程跟踪机制。截至目前,已审查重大项目协议、重要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及各类事项二十余件,推动关键条款修订,筑牢法律“防火墙”。
做简执法监管“减法”,减轻企业负担。海门区积极推行柔性执法,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执法氛围。一是深化监管方式改革。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创新应用“执法有度・企码无忧”行政执法监督码,实现全区1334家规上企业全覆盖。全面应用市综合集成监管平台,严格落实“扫码入企”,今年平台录入检查信息2142条,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4.6%,干扰大幅减少。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聚焦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公开征集并梳理执法问题186个,排查部门层面问题107项,均建立清单、限期整改。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印发专项指导意见,备案19个部门65份裁量基准文件,清理不规范文件4个。三是强化多元监管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12345热线”协作机制,创新建立执法机关与企业“双向监督”机制,构建“半小时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圈”,快速响应企业诉求。
做精法律服务“乘法”,赋能转型升级。海门区整合优质法律资源,构建全覆盖、专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一是广覆盖开展“法治体检”。组建12个“企业法律服务团”,主动对接357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上门走访、专题座谈等形式,为企业开展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风险排查,累计出具个性化“法治体检报告”200余份,助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二是全流程保障“重大项目”。创新“伴随式”法律服务模式,通过公开竞聘选任10家律所服务10个公共法律服务岗,全程参与从项目洽谈、合同签订到落地运营的各环节,已为“东洲英才”等10个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三是精准化实施“上门服务”。局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走访本部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开展法律服务。9月18日,局主要领导深入江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场办公,针对企业提出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培训等需求,现场调度律师定期驻点服务,安排司法所开展定制化调解培训,以“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提升法治护航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