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025年11月16日下午,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615231团支部联合“小小科学家”实践团队,走进江宁区秣陵街道东南社区,开展了主题为“一张纸的奇妙旅行”的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纸张的微观世界,感受千年纸艺的魅力。

活动伊始,来自615231团支部的于溯同学以问题开场:“同学们,你能举例身边有哪些纸吗?”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举手。通过引导孩子们用小手触摸、感受,大家发现了书本封面光滑、内页粗糙的对比,也感受到了面巾纸的柔软。当于溯同学带领孩子们轻轻撕开面巾纸,看到上面细小的“毛毛”时,孩子们发出了惊奇的呼声,第一次直观地认识了构成纸张的“纤维”。

进入“动手小实验”环节,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第一个挑战是探究纸的吸水性,哪种纸最能“喝水”。在志愿者的分发下,小朋友们拿到了宣纸、牛皮纸、餐巾纸和打印纸四种实验材料。当一滴滴红墨水落在纸张中心,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宣纸上的墨水迅速扩散开,仿佛一个贪吃的小孩;而牛皮纸上的墨滴则“按兵不动”。通过肉眼观察,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宣纸的吸水能力最强,牛皮纸最弱。紧接着是“纸张大力士”比赛。哪种纸最结实呢?孩子们两两合作,用力拉扯不同材质的纸条。实验结果清晰地揭晓:牛皮纸最为坚韧,而柔软的宣纸则最先“败下阵来”。于溯同学趁机提问:“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用宣纸写毛笔字,用牛皮纸做档案袋了吗?”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对不同纸张的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知识小课堂”中,一段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视频,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了解了纸张的悠久历史。随后,于溯同学问孩子们该用哪种纸做纸船以及讲述具体原因,也让刚刚学到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活动的高潮是“创意造纸坊”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造纸匠”,亲手模拟古代造纸。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纸浆均匀地浇在纱网上,再发挥无限的想象力,用干花瓣和颜料点缀其间。经过压榨、吸水,一张张独一无二、饱含创意的再生纸在孩子们手中诞生。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变废为宝”和节约用纸的环保理念深入童心。

本次“一张纸的奇妙旅行”科普活动,从理论讲解到实践验证,为社区的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纸张探秘之旅。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更点亮了心中探索、创造与环保的火花。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科普”为抓手,让科学之光透过社区照进童心,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的种子贡献力量。
据悉,吴健雄学院各党支部充分整合学院优势实践资源,与东南社区持续展开深度联动。后续还将邀请学院学生党员、优秀团支部等走进社区,带来科普、文化、阅读等多方面的品牌活动,在实践服务中展现健雄学子的青春风采!(庞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