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南京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谷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藏在木头里的魔法”榫卯结构科普活动,带领青少年解锁千年智慧密码,感受传统工艺的现代魅力。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故宫建筑、应县木塔等经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演示和生动的讲解,系统梳理了榫卯结构从河姆渡时期萌芽到明清鼎盛的发展脉络,并现场展示了“格角榫”“燕尾榫”“粽角榫”等经典榫型模型。“原来不用钉子,木头也能咬合得这么紧密!”孩子们一边惊叹,一边凑近观察模型细节,眼中满是好奇。
随后,孩子们化身“小工匠”,开启榫卯探索之旅。孩子们分组拆解各类榫卯积木,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相互讨论,试图找出每个榫卯结构的奥秘。通过亲手操作、观察不同结构的咬合方式,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的榫卯类型,更深刻理解了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凹凸互补实现“严丝合缝”,在古建筑中兼具稳固性与灵活性。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榫卯技艺中蕴含的匠心精神,活动特别设置了绘本故事分享环节。志愿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小木匠学手艺》的故事。故事中,小木匠最初笨手笨脚,但每一次失败都促使他更加用心地学习和实践,后来终于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匠。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仅被小木匠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匠心精神。
活动最后,孩子们化身“小鲁班”,以传统榫卯结构为灵感,分组合作制作拱桥模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按照图纸上的指示进行拼接,当最后一块楔形木榫被插进凹槽时,原本松散的构件突然咬合成坚固的整体。孩子们兴奋地欢呼:“太神奇了!不用一颗钉子也能这么牢固!”
此次榫卯科普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谷里街道将继续在“幸福课堂”中推出非遗体验、科普实践等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沈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