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鸣的下午茶”:南京,不会忘记抗日战争历史
2025-09-01 12: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苏经济网 陈鸣鸣  
1
听新闻

  93大阅兵即将到来,“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战前辈”,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长盛久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8月30日,文化沙龙栏目“鸣鸣的下午茶”主题:南京,不会忘记抗日战争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平安金融中心举办,南京众多文化届人士:王振羽、吴剑飞、刘任、孙尔台、庄小军、陆新明、陈德民、吕步志、黄建国、蔡永健、束向红、金立安、印华、张文、闻娜、张倩、冯磊、丁蕾、张来进、吴卫红、刘明静、许添添、蒋丽、陈鸣鸣隆重参加,吕步志主持。一切都是默契,因为保卫和平,在平安金融中心举办这场有意义的活动,愿这盛世如愿,平安永久。

  乔治•桑塔亚纳(GeorgeSantayana)说过:“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民间力量,人心向上,“鸣鸣的下午茶”提供了一个平台,伸张正义,牢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必须强大和震慑,断了恶魔欲火的复燃。

  1997年,张纯如女士的著作《南京大屠杀》出版,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

  该书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同时,作者还生动记述了南京安全区里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帮助和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壮举。最后,作者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直面历史,2025年8月28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确认参加93阅兵,他曾到访南京,为日本侵略历史道歉,他说:“日本无权要求中国原谅,唯有谢罪。”

  西方媒体说:“西方应重新认识中国抗战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回想起中国长期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残酷折磨。根据最新数据,在这场持续14年的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必须全面且彻底的正视这段历史,既是为了让历史回归原貌,也是为了拒绝淡化悲剧。和平受到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教训不容忽视,也绝不能对警示信号视而不见,应以更大的决心确保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大家在追忆历史的过程,强调反思历史。1937年南京大屠杀,对南京来说,是一个很悲伤的事情。事实上,在近代至二战结束,日本多次侵略中国。19世纪中叶后,西方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亚洲各国大门,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1868年)成功实现现代化和军国主义化,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其首要目标就是积贫积弱的中国。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充满了不平等、侵略与战争。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极为屈辱的《马关条约》。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派出大量军队参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在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获得了巨额赔款和在天津等地的驻兵权。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与沙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权在中国土地上开战。日本获胜后,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南部的特权,设立了“关东都督府”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开始了对东北的长期渗透和控制。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占中国主权,最终因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和国际压力未能完全得逞,但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1928年,济南惨案,为阻止北伐军统一中国,日军出兵山东,攻占济南,屠杀中国军民数千人,并残害中国外交官蔡公时。

  1931年至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这是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顶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灾难之一,战争罪行与暴行罄竹难书。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数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强奸、纵火和抢劫。超过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惨遭杀害,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无差别轰炸:对重庆、上海等不设防城市进行长时间的战略轰炸。细菌战与化学战: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在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并实施细菌战。“三光政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企图摧毁抗战力量。

  历史上的中日不平等及战争,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其核心是:性质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旨在征服和奴役中国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根源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奉行“大陆政策”,将侵略中国作为其国策;影响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集体记忆中最痛苦的一部分,也是战后中日关系必须正视和处理的历史基础。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从1931年算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下,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日本的战败投降。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吴剑飞赋下一首小诗:“在突降大雨中,我们感受八十年前的血雨腥风。在茂林山巅上,我们遥想千军万马的对峙。无数的月塘,筑成坚强的红色堡垒。无数的牺牲,赢得抗战最后的胜利。”

  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今天的中日关系、维护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西方媒体认为:可以肯定的是,二战在两个時间段和两个战场上展开,但叙事上却受到了一种不公正视角的影响,这一视角更关注欧洲而非亚洲。例如,西方已经习惯于回忆纳粹的暴行,都对日军在中国土地上实施的恐怖行径知之甚少。

  西方在立场上的不公正导致日本并没有感到以应有的重视程度承队其历史责任是一种迫切需要,进而没有进行过深入且必要的对其战争罪行的公开承认,现在是时候重新平衡对那场悲剧的认知和评价了。在当前势下,忽视那些对二战最终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参与者,既是不公平的,也是危险的。

  长期以来,中国在二战中所作的贡献的意义和战略影响力受到忽视。因此,现在是时候承认那场战争的起点不是欧洲,而是亚洲了,具体来说就发生在中国领土上。

  史学界有责任努力重新平衡西方对二战的观点,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有国际秩序的宝贵价值,这一国际秩序仍是稳定的起点。

  如今,日本正在重构其安全与防卫政策。日本政府还继续保持着令人遗憾的模糊立场,进行自我辩解,而他们本应该不得不面对真相。

  中国一贯表示,在欧洲战场上,苏联对抗击德国纳粹主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在亚洲战场,中国对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抗战后,中国实质上独自抵抗日本侵略,直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事实上,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抗击日本侵略。当时,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抗日游击队奋起抵抗。1937年7月,日军在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入侵华北地区。随后日军于8月对上海发起进攻,并威胁攻占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实质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独自抵抗日军侵略。因此,中国对东京极力回避包括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人体实验在内的侵华罪行深感不满。今年3月,日本参议员山添拓展示相关史料,并称一个隐瞒自身历史的国家无法期待光明的未来。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对《独立报》说:日本当时以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前景诱惑当时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国民党领导层。部分国民党人,尤其是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领导人选择与日本人合作。如果不是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令蒋介石下定决心继续抗日,谁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后来,蒋介石与毛泽东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

  这名专家表示,假设当时投降情绪在国民党、工业界和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中占上风,日本将掌握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东京可利用这些资源对付任何亚洲国家,甚至苏联也不例外。洛马诺夫因此总结说:“中国这块砝码落在哪一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以及实现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全世界都不应忘记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

  爱好和平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深知和平之珍贵。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不搞代理人战争,是唯一将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大国,是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为了彰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强大能力,2025年9月3日,中国将以盛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

  南京的梧桐依翠绿,如华盖一样,显示着繁华、安宁和幸福。幸福两个字,是人类共同追求。外敌如若再犯,强大的中国发出震慑的警告:都在呼啸利器打击的射程之内。

  “鸣鸣的下午茶”与会人士祝福: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江苏经济网 陈鸣鸣)

标签:中国;南京;南京大屠杀
责编:钱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