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打造“443”机制赋能基层善治
2025-08-14 11:02: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南京市溧水区司法局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为目标,创新打造“443”基层治理机制,通过风险隐患“4防”抓源头、化解处置“4联动”抓中端、营造善治“3生态”抓长效,推动矛盾纠纷从“事后化解”向“源头预防”转变,为基层善治注入强劲动能。

  风险隐患“4防”,筑牢矛盾源头防线

  聚焦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建立风险隐患“4防”机制,将治理关口前移。

  源头排查防未然。整合全区118个村(社区)网格员、法律顾问、调解员等力量,开展“网格+法治”日常巡查,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小区等高频纠纷领域进行常态化排查。

  分类研判防扩大。对隐患线索按“轻、中、重”分级研判,轻微隐患由网格员当场调处,中度隐患由镇街牵头启动村(社区)调解程序,重大隐患上报区矛调中心统筹处置。

  智能预警防突发。依托“苏解纷”平台和溧水“智慧治理”系统,对重复报警、多次信访等纠纷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至属地责任单位。今年已发出预警63条,均得到及时处置。

  联动处置防激化。对排查出的复杂隐患,启动“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行业部门”联合处置机制,今年以来成功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小区物业冲突等复杂隐患35起。

  化解处置“4联动”,构建多元解纷闭环

  针对基层纠纷“类型多、涉及广、化解难”特点,创新“4联动”机制,实现纠纷化解“一站式受理、多渠道联动、全流程闭环”。

  人民调解靠前联动。在村(社区)设立调解室、村民议事亭,选聘有威望、懂法律的老党员、志愿者担任调解员,55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随时靠前服务,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行政调解专业联动。联合住建、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设立行业调解工作室,针对物业、劳动、消费等领域纠纷开展专业化调解,今年以来已化解物业纠纷480余起、劳动争议320余起,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率提升至85%。

  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升级“蒲公英”融合法庭功能,在8个街镇建立“调解+司法确认”快速通道,调解员可通过平台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法院24小时内完成审核,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社会力量多元联动。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组建“溧合美”调解团队,为复杂纠纷提供法律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

  营造善治“3生态”,厚植基层治理沃土

  以“法治、德治、自治”融合为路径,打造“3生态”,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善治”转变。

  构建法治护航的制度生态。推动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融入法治条款;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训法律明白人1334人,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以来年开展普法活动80余场,覆盖群众1.2万余人。

  构建德治引领的文化生态。挖掘“百里秦淮源头”文化资源,在村(社区)设立“道德评议会”,评选“和睦家庭”“守法模范”等典型,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引导群众崇德尚法,有效降低因道德失范引发的纠纷。

  构建共治共享的参与生态。推行“支部联盟+网格议事”模式,组织党员、群众、企业代表参与小区管理、环境整治等事务决策,全年收集治理建议600余条,推动解决停车难、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380余件,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显著提升。

  供稿:南京市溧水区司法局

标签:闭环;调解;治理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