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半,江北龙王山郊野公园沐浴在晨曦中,绿意盎然。一群充满活力的“小龙人”身影在体育场跳跃奔跑,他们在体育老师志愿者徐泽华的带领下,认真进行着热身跑、趣味跳跃和协调性训练。自7月1日暑假开始,徐老师风雨无阻,每天准时在此开启公益晨练。这场最初只为女儿发起的“父女档”锻炼,如今已吸引周边60多个家庭的孩子积极参与,绘就了一幅社区共建、儿童友好的温暖画卷。
“一米高度”的活力课堂:友好空间赋能科学锻炼
这场蓬勃发展的晨练,深深扎根于南京市首批“儿童友好公园”——龙王山郊野公园的沃土。公园二期工程深度践行“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精心打造了亲水互动区、“一米菜园”等特色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自然且富有童趣的环境。孩子们在徐老师专业的指导下进行科学锻炼之余,还能在这些充满探索乐趣的区域自由嬉戏,让体育锻炼与自然教育完美融合。公园建设的智能步道、体能健身区,也成为了孩子们提升体能的“天然健身房”。
专业引领点燃热情:科学课程激发运动活力
徐老师的公益晨练,绝非简单的“看孩子”,而是每天精心设计的“活力1小时”,从科学热身与拉伸到趣味跑步与耐力训练、专业跳跃与协调性练习等训练......这种科学、系统、免费的专业指导,精准切中了亲子家庭在暑期的迫切需求。消息在网格居民群和邻里间口口相传,参与的孩子如滚雪球般增加。家长们纷纷点赞:“徐老师带得专业又用心,孩子特别喜欢来!”自发形成的晨练团,展现了社区体育健身的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
从“个人奉献”到“社区共治”:志愿精神点燃双循环
作为活动的核心发起人志愿者徐泽华老师,将专业背景与奉献精神完美结合,精心设计训练内容,点燃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更令人欣喜的是,活动的影响力超越了个人奉献,点燃了社区的共建共治热情。许多参与的家长自发组建了“护跑团”,在晨练中主动承担起维护现场秩序,并用心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挥洒汗水、快乐成长的珍贵瞬间。这种构建于“家校社协同”基础之上“志愿内核、专业支撑、家长响应、社区协同”的模式,生动诠释了从“个人奉献”到“社区共治”的良性循环。
徐泽华老师的公益晨练团,是南京“一米高度”理念在社区的一次鲜活实践与成功落地。它以一名志愿者的专业奉献为起点,依托龙王山儿童友好公园精心打造的友好空间,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参与和由家长“护跑团”构建的社区互助网络,有效激活了全民健身与儿童健康成长的“双循环”。正如孩子们在“一米菜园”亲手播下的种子,这场始于晨曦中父女牵手的奔跑,已在社区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友好、健康与希望之花,为构建儿童友好城市、推动全民健身贡献了充满温度的基层样本。
(通讯员:杨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