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受疫情影响,餐饮、文旅、外贸等多个行业面临困难和问题,为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南京市建邺区积极落实助企政策,靠前服务、精准帮扶,全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量身定制,“餐饮贷”为餐企纾困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影响,餐饮业面临不小冲击。为了缓解餐饮企业主对现金流的压力,前不久,建邺区金融监管局联合部分银行及滨江担保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餐饮贷”,分批对接餐饮行业相关商户的金融需求。
今年51岁的上海人陈鹏飞从事餐饮行业已有30余年。2007年,他二次创业创立了餐饮品牌——尚一汤。2019年,尚一汤建邺华采天地店开业。
“现金流是餐饮的命脉,人工成本、房租、采购费这些都是固定支出,堂食是最大的现金流入,而受疫情影响,上海的店铺闭店期间没有客流,南京这边就算是恢复堂食,客源也没办法很快回升,这就意味着进账减少,还有大额支出,压力很大。”眼看店面房租即将要交、员工工资面临结算,陈鹏飞焦急不已。
“‘餐饮贷’这个产品是给我们做餐饮生意量身定制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服务,我们按步骤完成了签约、提款,一笔150万元的信用贷款就快速到账了。这下心里大石头终于放下了!真是非常感谢!”
日前,在成功申请“建邺高新进园保·餐饮贷”后,还在上海集中医学观察的陈鹏飞,通过电话对建邺金融服务称赞不已。
记者了解到,“建邺高新进园保3.0”全新推出的“餐饮贷”是今年建邺区助企纾困“十六条”的重要举措之一,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构建银担风险共担、“见贷即保”模式,为餐饮业及相似业态提供最高300万元信用类贷款,鼓励引导更多餐饮大个体“个转企”。
急事急办,协助文旅企业转型
受疫情三年影响,文体项目大多停摆。从事文体行业的企业家,通常采取原地吃老本,或者是借钱融资撑过难关。在建邺区的一些文旅企业,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帮助下,趟出了一条新路。
疫情之前,作为南京七加二网络科技公司的创始人&CEO,张海峰和他的公司有着骄人成绩。国内最早的帐篷节运动发起人、国内首个体旅扶贫赛事组织者、国内第一个商学院多项赛组织者、国内第一个星空马拉松……
“如果在南京还是走老一套的赛事路线,现在公司早垮了,很多同行纷纷裁员、减薪,甚至有的破产,卖房还债。”张海峰感叹道。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急事急办”,迅速与当地防疫部门协调,在符合防疫政策的情况下,让公司进入第一批“复工名单”。
“复工只是第一步,亏损还在继续,转型迫在眉睫,最后我们锁定智能体育,毕竟做熟不做生。”张海峰顶着资金压力,刚开始几个月研发,每天都在亏钱。幸好,在第一批设备上线后,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给予了支持,一笔资金直接解决燃眉之急。
如今,张海峰同员工们共同研发的“乐去智跑”入选《2021年南京市委“一号文”》首批135个创新应用场景,并获得“南京大学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据了解,自疫情开始以来,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点对点摸查企业,汇总疫情对不同属性企业、不同规模企业造成的影响,总结共性问题,从而制定支持企业疫后稳定发展的精准政策。对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系统性梳理,快速审批、纾困补助,区内仅文体旅娱企业纾困资金就已经兑付278万元。
更快一步,外企出口退税“稳落地”
稳外贸是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连日来,建邺区税务局结合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出台的系列举措,把促进外贸发展的配套措施落实到位,以最快速度将出口退税政策从“纸上”落到“账上”。
南京恒达压缩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空压机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空压机出口至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及疫情防控形势,公司经营发展遭遇了一定的挑战,“出口免、抵、退税政策”让其享受免缴出口货物增值税70余万元。
资金“活水”的快速回流,不仅帮助企业减负,更让他们在持续研发道路上轻装前行。
“作为一家拥有30余个专利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享受到了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汇算清缴所得税减免100余万元。更加充足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效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南京恒达压缩机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徐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出口退税红利快速直达市场主体,助力外贸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建邺区在退税效率上修炼“深厚内功”,不断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外贸企业在生产经营、退税办理等环节遇到的问题,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日常管理中,成立退税减税工作专班,利用“税企沟通三通道”及时推送出口退税政策,同步推进“全量化”申报提醒、“非接触”在线咨询、“智慧化”网上受理、“精细化”人工复核等工作,为企业发展发动“新引擎”。
通讯员 建萱 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