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数字化高地,启动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南京江宁区现代化建设开启新篇章
2022-01-14 16:45: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月14日,“一起向未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网络文学创意产业园举行。此次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了江宁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解读推进未来五年及2022年江宁区重点工作安排。会上,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缪秀梅以“1”到“10”十个数字,带领大家“数”读江宁、展望未来。

锚定科创NO.1,立志领跑全省县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1,我们用在了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希望科技创新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首位。”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缪秀梅介绍,江宁区将高水平建设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持续丰富“中科系”“药科系”创新资源,加快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让主要科技创新指标领跑全省县域、达到全国创新型城市领先水平。

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缪秀梅介绍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科技创新是区域竞合、城市攀升的关键变量,更是江宁“争第一、创唯一”的关键抓手。放眼过往,江宁区已连续4年新增高企300家以上,总量接近1800家;10家新型研发机构入选南京市高水平培育库,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进高企数量质量“双提升”。2022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3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聚焦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探索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有机结合的新研发展路径,重点打造高水平新研机构10个。推动创新载体内涵提升,鼓励骨干企业、高校院所高水平建设科创载体,力争新增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1-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

蓬勃先行之势,产城攀高向新

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次、大力发展“四首经济”、5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等工作目标……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的路径和扎实的举措。发布会上,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民政局分别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主题做重点工作发布。

以南京都市圈中高端消费目的地为目标,江宁提出持续打造一批体验式消费场景,加快形成“江宁人消费在江宁、市区人消费到江宁”的生动格局。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江宁将形成5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规划工业总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数字化转型企业累计达1000家,争取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产业数字新高地。

此外,未来五年,江宁将依托8大类591项城建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通过能级提升、品质提优、空间提靓,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融共进,提高江宁现代城市的魅力和颜值。与此同时,当地还将聚焦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安全发展等9大方面,力争干出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筑牢民生之“实”,56个项目枝叶关情

收官数字“10”,一语双关。这个“10”既是江宁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出台的干部能力提升、创新能级跃升、共同富裕示范、城市气质塑造等“十大工程”,也是着眼当下,关系百姓日常的2022年江宁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活动现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正式启动仪式。据了解,经人大代表审议、票决,2022年江宁区将重点实施10大类56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禄口等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施工并投用,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和老年医院等3个项目建设,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1000场次。

“围绕教育均衡发展,江宁哪些工作将会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十四五期间,江宁的文化和旅游将有哪些新的亮点?”“江宁将如何继续提高医疗水平、夯实医疗保障基础?”……现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就营商环境提升、医疗保障基础建设、乡村建设行动、教育均衡发展、城市交通出行、群众文体生活等问题进行提问,各牵头部门负责人分别做了相关回复。

记者了解到,今年,江宁区政府将继续按照“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民生实事项目服务机制,确保各项目任务目标精心组织实施,按时间节点完成。

通讯员 江轩(供图)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

标签:江宁;江宁区;科技创新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