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灌南县公安局坚持以民意为导向,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扎实推进打防犯罪和规范化执法等警务工作,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驶入“快车道”。
聚焦民意导向
“以往申办剧毒化学品准购证、运输证业务,要往返100多公里去县城,至少耗费一天时间,现在只需网上申请便能快捷办妥。”4月15日,连云港化工业园区某企业负责人钱先生办好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后说。
审批事项“删繁就简”,群众高效率办事的体验,折射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效果。目前,灌南公安已将7个警种窗口的7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通办”;将14个派出所户籍室升级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把20余项户政业务、15项交管业务、6项治安业务纳入综合服务窗口业务办理范畴,让办事群众只需“进一门、到一窗”,就可办理多项业务。
为高效服务群众,灌南公安加强“互联网+公安政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户口迁移等128项网上预受理服务,通过实行“预约办”“网上办、不见面”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构建更加亲密和谐的警民关系和清正廉明的政商关系。
加强源头治理
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灌南公安坚持高位推动,尽锐出战,善作善成,通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更加深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前不久,灌南县一居民在某APP平台“投资”理财被骗10万余元后,办案民警当即启动“警银联动”协助机制,仅用25分钟就为其挽回了损失。对威胁群众财产安全和影响经济发展的电信诈骗,灌南公安从源头抓起,一手抓宣传防范,一手与各银行建立警银快速联动机制,运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进行精准打击。
为提升打防现行违法犯罪效能,灌南公安推行多警种联动机制,加强对盗窃、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信息的研判,依据发案规律,找出各类案件的共同特征,及时采取打击防范措施,并通过针对性措施,着力让犯罪嫌疑人和在逃人员无处藏身。
文明交通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灌南公安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交警主抓、行业部门主管、基层网格主防”的工作格局,聚焦以交通事故显现出的道路隐患问题,实行“地毯式”隐患排查,“一把手”挂帅治理、“全方位”协作整治、“清单化”跟踪督办,标本兼治涉路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全民文明交通意识。
优化执法主体
灌南公安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环节,组织民辅警谈心谈话,常态化抽查警务人员违规饮酒情况,开展廉政家访、提醒谈话、廉政谈话以及任前集体谈话,保持执法队伍的纯洁性。
为提升执法办案水平,灌南公安明确领导干部带头办案的规范要求和数量标准,坚持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述法。同时采取集中授课、个案点评、送法上门等多种形式强化业务培训,通过加强执法培训和执法监督与考核,提升全警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
灌南公安还将人才培养作为战略工程,组织民警参与网上法律学校学法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将执法资格、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民警晋职晋级、评先树优挂钩。目前,全局23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61人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10人取得公职律师执业资格证,2人入选全省公安机关法治专家人才库。
坚持改革创新
灌南公安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要求,以解决执法突出问题为导向,建机制、夯基础、抓改革,全面推进执法办案全流程智能化、精细化。
高标准建成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形成信息全链条共享、办案资源相对集中、警种部门高效协作的“一站式”“智能化”办案模式,通过运用办案中心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审讯办案进行24小时无死角监控,既有效杜绝嫌疑人在办案区无人看管、单人讯问、羁押超时等安全隐患,又大幅缩短办案时间。
面对群众关注的涉案财物,灌南公安应用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多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发了集信息采集、财物追溯监控、财物智能安全保存、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涉案财物智慧管理平台,让查找、管理涉案财物更高效,推动线下司法与线上管理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减少涉案财物出库、入库、移动,推出的涉案财物“1+N”管理新体系获评全省公安机关重大改革创新项目铜奖。
灌南公安还与银行合作开发“智慧警银通”平台,与县财政局非税缴纳系统打通,让保证金、暂扣款、罚没款均通过网上缴款、自动对账、线上退款,解决了收执难、监管难、退款难、处置难的问题,提高民警执法办案效率,降低执法风险。
通讯员 王立前 王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