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大户刘守才爱心温暖苏北小乡村
2021-02-03 16: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凤之 滕宏山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牛年春节越来越近。这几天,退伍军人、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养猪大户刘守才又忙了起来,不过他现在忙的不是如何把猪养好,不是忙着出栏生猪,而是忙着为家乡抗“疫”捐防护物资,为家乡敬老院送大肥猪,为三户孤儿送“压岁钱”。刘守才退伍不褪色,他在公益路上用浓浓爱心温暖着苏北小乡村。

  刘守才系江苏东海县房山镇生猪养殖户,是一位学医的退伍军人,1984年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后,立志创业致富。先后开过粮行、办过拉管厂,开过饭店等生意。1999年,刘守才在东海县平明镇老庄村家里开始从事生猪养殖,成立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一干就是20多个风雨春秋。在他的带动下,全县50多个生猪养殖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刘守才也因此成为东海当地乃至苏北地区响当当的“养猪大王”。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东海县电视台及《苍梧晚报》《连云港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对他创业致富带富乡亲的事迹做过宣传报道。从最初只有100多头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场,到实现年正常存栏18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产业链,“养猪大王”刘守才摸索出一套独具“刘氏特色”的生猪“养殖经”。

  2016年9月,刘守才离开老家村里,来到邻近的房山镇买下占地60多亩的金万达生猪养殖场,重新注册成立了东海县房山镇刘氏生猪养殖场,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的环保生态养殖场,年实现生猪出栏10000多头。带着全家两代10多口人投入养猪创业的刘守才,以过硬技术闯过了一个个生猪“病死关”,致富了自己也带富了众多养猪户。刘守才富了,但他牢固树立健康向上的新财富观,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拿出一部分爱心款捐助社会,关爱亟需关爱的弱势群体,担当一个有善心、有爱心的企业家责任。

  捐献“防护服”助力家乡防疫

  2021年2月1日下午2点30分,萧瑟的季节中,阳光有些温暖。在江苏“百家名镇”房山镇政府院内门前,一场简短的爱心企业家捐赠疫情防护医用品仪式正式举行。

  刘守才带着妻子和儿子等,将一车价值3万元的防疫用物资送到镇党委政府。经清点,刘守才此次捐助的有免洗消毒液1152瓶、口罩18000只、防护服300套。

  镇党委书记相堂献、镇长花冠和分管疫情防控的副镇长卞广霞等参加了捐赠接收仪式。相堂献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刘守才的爱心捐助表示感谢,肯定刘守才这种爱心举动会带动更多社会企业家支持援助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表示要把好全镇疫情防控关口,让人民群众过上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

  刘守才表示,捐助防疫物资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只要镇党委政府需要,今后企业还将继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出力,多做一些企业人士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为回报党委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头大肥猪送到敬老院

  “感谢刘老板,给我们院里送来过年的物品,真的是太感谢了!”院长周保紧握着刘守才的手兴奋地说。

  “还给我们‘驮’来了一头大肥猪,今年的猪肉价格很昂贵的,这下敬老院里老人有肉吃了!”见刘守才从车上抱下一块几十斤重的鲜红猪肉,周院长更喜形于色。

  2021年2月1日下午,在向镇党委政府捐献了一批防护物资后,刘守才想到了镇敬老院里的老人们。

  过大年,是老人企盼的快乐,有人去看望慰问,更是老人们最快乐的企盼。孝敬老人、关爱老人,一直是刘守才心中信守的美德。

  占地24亩的房山镇敬老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房山水库西南岸,2014年搬迁到此地后,实行“公建民营”管理模式。这里住着35位五保老人、残疾人和社会老人。在苏北,农村敬老院的条件和经济收入依然落后,比不上发达的苏南地区,这里的老人亟需社会“雪中送炭”爱心力量的关注。

  因此,刘守才想到了敬老院里的“夕阳红”。

  当天,刘守才为敬老院老人“宰杀”了一头200多斤重的猪,并送上花生、饼干、八宝粥、鸡蛋等过年食品,价值6500元。

  “压岁钱”早早送到孤儿手中

  当天下午三时许,天气突然变了脸,刮起冷飕飕的风,气温开始下降。

  刘守才说他还要去走访看望三个村里的六位孤儿,给他们送去过年的物品及“压岁钱”。

  “这些都是过早没有父母庇护的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刘守才说。

  当天,离开敬老院后,刘守才和妻子等在镇民政人员的引路下,首先来到房山镇芝麻村一组村民李玉成的家。60岁的李玉成和老伴身体都不太好,一对双胞胎孙女才3岁,前年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家三口人开车不幸落水身亡,留下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刘守才夫妻俩给他们送上过年礼物,并询问家庭经济情况,表示将来继续关爱两个孤儿成长。

  随后,刘守才又来到林疃村三组村民刘山田、张红美的家。刘山田家刚建起4间两层高的楼房,儿子张正华15年前出车祸离开人世后,儿媳改嫁他乡,家里留下一对刚出生的龙凤胎张刘念、张刘成。如今,15岁的张刘念、张刘成都在上初中,姐弟俩学习成绩都很好。正巧,姐弟俩刚补课放学回到家,刘守才给他们送去过年礼品和3000元助学金,希望他俩好好过年、好好学习。

  临别时,刘守才撂下一句话:“好好学习,只要你们姐弟俩愿意学习,我将继续捐助你们上学。”

  姐弟俩眼含热泪使劲点头。在场的人,鼓起掌声。

  夕阳西下,暮色浓重。傍晚时分,刘守才驱车来到地处房山镇东南部偏远的双庄村十组,看望李欣悦、李欣怡这一对姐妹孤儿。姐姐李欣悦13岁,妹妹李欣怡12岁,姐妹俩跟随70岁的爷爷李加奎生活,家住在村庄南面的河岸边。去年,李加奎的老伴过世,爷孙仨相依为命。早在2010年,李欣悦、李欣怡姐妹俩的爸爸患病去世,妈妈在第二年就改嫁远走盐城他乡,抛下这一对幼小姐妹。如今,两个孩子分别上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都非常好。

  刘守才给姐妹俩送上六样过年礼品,祝愿她们新年快乐,好好过寒假,开学好好读书。告别时,刘守才说,只要姐妹俩认真读书学习,他愿意资助她们完成学业,直至走上社会工作岗位。

  一个下午,刘守才夫妻俩一路风尘仆仆,一路爱心播撒,温暖着寒冬里的苏北小乡村,让迎接新春佳节的孤儿感受暖暖的人间大爱! (李凤之 滕宏山文/图)

标签:房山镇;敬老院;东海县
责编:苏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