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农商银行“四字真言”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06-27 22:1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穆振乾  
1
听新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近年来,涟水农商银行纪委始终把作风建设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紧紧抓实“学、督、查、改”四字真言,持之以恒纠“四风”、正作风,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涟水农商银行“小而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抓实“学”的基础,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加强党纪学习。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机关网点周例会及个人自学等方式,在全行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切实筑牢思想根基,以好学风促进好作风。

  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先后赴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邀请涟水县纪委、法院、检察院等单位专家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和廉洁警示教育专题讲座,提升党员干部廉政自觉性。组织党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赴淮安德园、涟水县看守所开展现场警示教育,以案为鉴,筑牢“三不腐”思想防线。

  三是丰富学习平台。统筹用好“学习强国”“云端学习”“江苏先锋”等平台载体,学习先进文化,激发工作热情。借助自办的“向阳学堂”,搭建大讲堂论坛等多维学习平台,组织员工利用“班前一刻钟”“班后半小时”等碎片化时间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评选书香机关、学习型部室、学习标兵等,示范带动更多员工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抓实“督”的重点,做到防微杜渐

  一是强化主动监督。对“一把手”规范履职用权、主动接受监督、摒弃特权思想等工作进行提醒,对各支行、各部门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发送提示函,针对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反复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跟进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作风,将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注重廉洁提醒。加大日常谈话提醒力度,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早打招呼、早提醒、早纠正。坚持节点就是考点,在重要节日前,通过下发廉洁过节通知、公布监督举报平台、集中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前打招呼、发信号、提要求,重点防范和查处隐形变异违规违纪问题,引导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秉持操守、修身律己、廉洁治家。组织新入职员工分批走进法庭旁听庭审现场,开展“零距离”警示教育,提醒新入职员工遵纪守法、合规操作、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是开展家访活动。领导班子对干部员工进行走访慰问,各支行、部门负责人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原则开展家访。通过家访活动,及时解决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全行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以人为本、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

 

  抓实“查”的关键,找准短板不足

  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组织人员采取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突击抽查等方式开展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现场整改,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排毒治病”的效果。

  二是拓宽排查渠道。结合巡查督查、履职考核、条线检查、专项审计等反馈意见,结合群众来信来访、听取意见建议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引导党员干部经常开展“党性体检”,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等方面摆问题找差距,做到主动纠偏、自我提高。

  三是加大问责力度。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真查、真点、真处理。真查就是自查要有问题,他查要找问题,不应付,查得准;真点就是在会上点到单位、点到人,让大家“红脸出汗”,引以为戒;真处理就是该问责的全部问责,对违规违纪问题绝不姑息。

 

  抓实“改”的根本,根除作风顽疾

  一是强化主责意识。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健全整改闭环工作机制。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具体事、身边事、员工最不满意的事改起,盯住不放、彻查彻改,以重点问题整改带动全面整改。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对整改初见成效的,持续推进、巩固深化;正在整改的,紧盯不放、持续用力;需要长期推进的,研究建立长效机制,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定期开展查摆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全面查漏补缺,评估整改成效,进一步建章立制、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是打造廉洁文化。在全行“红日金融”文化背景下,建立“清涟农商”廉洁文化品牌,将多种清廉元素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构筑人人参与、多点发力的清廉大格局,有效提升干部员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穆振乾)

标签: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整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