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羽|势锋中正颜鲁公
2024-06-27 11:26:00  作者:王振羽  
1
听新闻

  看过大型文化纪录片《颜真卿》后,想起以前关于李唐安史之乱的种种叙述。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白居易的《长恨歌》,跟着父亲读的《旧唐书》《新唐书》,往事历历,五味杂陈,心事浩茫。

  文化纪录片《颜真卿》是人物专题,讲述古代人物,却不是事无巨细的人物传记,它聚焦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地位,就颜体展开深入而非浮泛、切实而非玄奥的论说,堪称别出心裁的书法人物简史。

  片中说到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扶风夫子庙堂碑》《鲜于氏离堆记》《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麻姑仙坛记》《忠义堂帖》《蔡明远帖》《自书告身帖》《乞米帖》等。颜真卿在书法史上吉光片羽的墨宝珍品都是何种来历,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书写而成,这中间浸染寄托着颜真卿怎样的思绪、情怀,他的书法主张与风格对紧随其后的赵宋一朝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纪录片都一一探寻,走近现场、情景再现、栩栩如生。这样的表现与表达,这样的探究与审视,已经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一争高下孤芳自赏,也不是局限于所谓学习书法者就王羲之与颜真卿的孰高孰低一争长短。即使访谈当下人物,也兼顾各方,持论有别。颜真卿这一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一代宗师也因此跃然而出,令人信服。

  锋势中正,字如其人。颜真卿是名门之后,门第显赫。他虽然父亲早逝,多依靠外祖父、舅舅、伯父,但也科举顺利,起初仕途顺遂。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颜真卿,兄弟子侄在面临安史之乱这样的重大变局时如何取舍、怎样抉择,是考验,也是挑战。一介书生的颜真卿当时正在平原郡负责地方,他对安禄山等人的狼子野心早有察觉,也有所准备。安禄山、史思明挥师西进,势如破竹,陷洛阳,逼近长安。多少人摇身一变,依附安禄山等人。颜真卿却挺身而出,联络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奋然抵抗。颜杲卿与其子壮烈而死,颜真卿为壮大对抗安禄山的力量,还把儿子送人以作人质。据说,颜家在安史之乱中死难者超过三十人。

  二十三州同陷贼,平原犹有一忠臣。圣贤道在惟颜子,忠烈名存独杲卿。安史之乱,多说郭子仪、李光弼、张睢阳,殊不知颜真卿在其中一度也是砥柱中流,一面旗帜。平原郡难以固守,颜真卿突围而出,辗转奔走,近乎长征,赶到凤翔,拥护唐肃宗。唐肃宗委以重任,他还一再谦让,让处罚自己失守平原郡以昭告天下。他年逾七旬临危受命视死如归的深入虎穴,这样的正道直行,这样的大义凛然,这样的在大乱变局之中坚韧不拔,颜真卿堪称变乱史中的一股清流,一种高标。这样的人生经历,这样的最终落幕,怎会不在黄庭坚等人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怎会不让黄鲁直驻足中原汝南面对颜真卿留下的字迹而深受震撼热泪长流?

  纪录片《颜真卿》在梳理呈现颜真卿的人生地图生命轨迹的时候,特别注意到了他在平原郡、抚州、湖州等地的作为与交往,也表现了颜真卿在庙堂之高经常受打压遭排挤甚至是被构陷的种种细节。卢杞是故人之子,但对颜真卿却是心如蛇蝎必欲除之而后快。正人君子的颜真卿处处碰壁,虽然官位很高,封侯称公,却忧患多于安乐。抚州、湖州,还有短暂的升州之任,距离首都较远,地处江湖,也许有难得的放松从容,回望在洛阳、长安,还有姑苏,他把自己的所忧所思所盼都倾注在他的书写与挥洒之上,刚正,幽愤,忧虑,沉思,凝注笔端,成就了中国人文史上的泣血铁证,也铸就了中国人文史上的伟岸高峰。

  有人说,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高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实际上儒家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两汉更迭,魏晋到南北朝,很难说儒家文化定于一尊。杨隋短命,李唐之时,或佛,或道,最终是藩镇割据阉党猖獗,五代十国,变乱不已。赵宋确立,理学渐起。欧阳修等极力弘扬追怀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黄庭坚、曾巩等也不遗余力,心悦诚服,实在是敬仰颜真卿的正道直行,大义凛然,看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看他对冯道等人的鞭笞,六一居士的价值取向实在是非常地旗帜鲜明也爱憎分明啊。

  历史与现实并没有泾渭分明的一大鸿沟,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文天祥评说颜真卿,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立足当下,审视历史,庞杂的历史才因被赋予现实观照而有了意义。颜筋柳骨,是不刊之论。今年是颜真卿诞辰1315年,是他壮烈殉难1240周年。夏骏从书法史、变乱史、人文史的维度,以如此的功夫、耐力、用心来呈现传播颜真卿,这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这样的郑重其事、高屋建瓴的俯瞰与打量历史人物,更是恰逢其时、功莫大焉。

标签:
责编: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