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基金会创新消费帮扶模式,连接陕西农户“钱袋子”与高校学子“饭桌子”。自国家部署苏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扬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响应江苏省与陕西省协作要求,以消费帮扶为重要抓手,从2020年起持续为陕西乡村振兴注入“扬大力量”,尤其在柞水县帮扶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实现“采购助农”与“爱心助学”双向赋能。
自2022年起,经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牵线搭桥,基金会当年即采购柞水县农副产品22万元;2023年至今,更是建立常态化采购机制,每年固定投入12万元从柞水县采购农副产品,以持续稳定的消费需求助力当地农户增收,这一系列行动践行了高校基金会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在2025年江苏省民政厅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通知发布后,基金会更是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完成本年度柞水县消费帮扶采购任务,再次彰显“苏陕协作”中的高校担当。

不同于传统消费帮扶模式,扬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还将“助农”与“助学”深度结合,形成独特的帮扶闭环。基金会通过“832 平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采购柞水县农副产品后,统一交付学校食堂,由食堂精心制作成营养爱心餐,定向供应给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据统计,通过该模式,每年约有2000人次贫困生受益,不仅让学生们吃上健康可口的饭菜,更让他们从“舌尖上的美味”中感受到来自苏陕协作的温暖与社会各界的关怀。这种 “以购代捐、以助代扶”的方式,既解决了柞水县农副产品销售难题,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又精准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餐饮需求,实现“一头连着柞水县农户的‘钱袋子’,一头连着高校学子的‘饭桌子’”的双重效益,让消费帮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未来,扬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将继续深化苏陕协作,一方面持续优化柞水县消费帮扶机制,探索扩大采购品类、提升帮扶规模;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挖掘“助农+助学”模式的潜力,推动更多师生关注柞水、支持柞水,为苏陕协作持续贡献高校力量,让两地协作之花越开越艳。(陈家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