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热”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专访中科数字文旅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俞越
2023-04-26 22:3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南京溧水马拉松通过草莓主题赛道布置等系列活动,将“草莓马”打造为网红标签;淮安马拉松赛道途经周恩来纪念馆等49个淮安地标,穿越古今展现城市历史人文底蕴……今年3至4月,江苏数十场马拉松赛事“喷涌式”举办,江南时报记者专访江苏中科数字文旅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俞越,围绕马拉松“热”现象与影响展开探讨。

  记者:您认为马拉松“热”背后成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俞越:当前,中国正在进入“马拉松周期”。所谓“马拉松周期”,是指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的多个城市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

  马拉松已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政府都很重视,至于是否“过热”,往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特色(比如旅游资源)息息相关。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大型精品赛事一票难求,部分三四线城市参与人数较少。

  梳理马拉松在国内的发展史,会看到典型的体育市场化的模式。早期,马拉松只是一个小众体育项目,直到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田径协会的“放宽”。国内办马拉松,中国田径协会是核心机构之一,负责审批、制定标准,但随着“放宽”,地方想要举办大规模赛事不再需要层层上报,只需当地政府审批。

  作为一项长距离户外跑步项目,马拉松比赛有着40多公里的赛程,开辟出来的跑道往往涉及城市的重要风景线和主干道,举办一场赛事势必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影响。但显而易见的是,马拉松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不可小觑。“跑一次马,认识一座城市”几乎成为马拉松选手的共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前往其他城市参与马拉松比赛。

  记者:您认为马拉松比赛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有何意义?尤其对于推动城市文旅行业发展、刺激消费方面有哪些作用?

  俞越:举办马拉松赛事,能够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也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还可以改善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同时,马拉松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带动城市的运动风气,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理念,并以马拉松为轴心,推动城市运动相关的软硬环境的升级。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举办马拉松比赛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增加城市和景点的曝光率,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此外,马拉松选手与亲友团有许多是从外地赶来的,这也间接拉动了当地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增长,所以马拉松赛事衍生出的马拉松经济不可小觑。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也催生了庞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体育旅游的市场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

  记者:当前马拉松赛事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去完善和解决?

  俞越:马拉松的商业化走得坎坷,它拥有广阔的前景,但这些年不少赛事还是无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窘境。在“杀”成红海的马拉松赛事中,非知名赛事规模千人不到、宣传力度薄弱,很难获得太多关注和收益。由于马拉松赛事对赛道规划、电视转播、医疗保障等都有很高要求,而这些都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想要办好一个口碑赛事并不容易。

  对于乏人问津的马拉松赛事,主办方只能通过向跑团免费甚至倒贴钱的方式赠送名额,以填充空荡的跑道,因此易陷入亏损境地。

  此外,作为一项长距离户外跑步项目,马拉松对赛事组织、选手服务、安全保障、后勤补给等有极高的要求,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问题。马拉松赛事由于缺乏专业性而出现的疏漏,曾引发许多质疑。

  建议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不应该单纯把金牌赛事等作为目标,而把马拉松的宣传普及、马拉松带给城市的收益以及普通人的改变等作为常年宣传的目标,真正让马拉松成为城市的名片。

  针对马拉松跑者愈发增多,因缺乏科学训练导致伤病的不在少数,建议跑者以健康为目的科学训练。锻炼身体、挑战自我的同时,让跑步成为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追求成绩的工具。

  建议不断完善规范马拉松的赛制赛程、健全各方保障机制,从而提升跑者体验、形成多主题赛事类型,不断扩大赛事规模,提升赛事质量,造就顶级品牌IP。从赛事本身出发,建立马拉松文化,多面辐射大众、城市乃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马拉松;马拉松赛事;赛事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