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近百人齐聚贺林老米寿
□ 邵川

林散之自书“寿”字
我国民间有个习俗,人到88岁称为“米寿”——“米”字拆开即是“八十八”,离90岁不远了,当然值得庆祝。
1985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七日)是林散之老先生88岁的生日,家人要为林老做“米寿”。那是一个晴朗的冬日,林老的家人和亲友们陆续来到,挤了一屋子的人。林老身穿新制的棉大衣,端坐在书案前。案上铺着一幅红绸缎,大家请林老在绸缎中间写个“寿”字,好让前来贺寿的人签名留念。林老微笑点头,缓缓站起身来,拈笔濡墨,写下一个特大的草书“寿”字,气贯神足,苍劲有力。年近九旬的老寿星笔力丝毫不减,实在是可喜可贺。落款时,林老将日期写成“乙丑年十一月廿八日”。

中间:林散之、萧娴。左起:陈慎之、王鹏、庄希祖、邵希平、徐纯原、章炳文、尉天池、林小康、桑作楷、端木丽生(1985年11月18日)
其女林荇若携子李亚丁自扬州来南京为他拜寿,林老又喜作《八十八岁初度纪念》诗:“八十八岁初度纪念,闻小亚、小王、安安皆来拜寿,喜记。请做生日接拜年,欢天喜地似神仙。人间万事皆如此,假(如此)作真时福寿全。”落款“乙丑年十月七日林散耳”。林老对自己农历生日记忆清晰,但换算阳历日期时会产生偏差,将“十一月十八日”写成了“十一月廿八日”。
上门贺寿的林老弟子们也接踵而来,这么多人,家中已无法接待。时任南京市文联秘书长的章炳文与林筱之商量决定,下午将祝寿地点移到南京双门楼宾馆。在李亚丁保存的双门楼宾馆请帖上,笔者见到了当年祝寿时的记录:“一九八五年11月19日(笔者注:实为18日)庆祝林老九十寿辰,在双门楼宾馆宴会参加者名单:武中奇、萧娴、陈大羽(陈夫人)、章节、尉天池、章炳文、陈慎之、徐纯原、邵希平、庄希祖、桑作楷、端木丽生、杨康乐、林小康、刘洪友、王鹏等人。(菜单)八单盆:青豆虾仁、鱿鱼锅巴、锅贴干贝、三鲜蹄筋、糖醋鱼、蟹粉豆腐、冬菇鸡汤、点心二道。”

中间左起:林散之、萧娴、陈大羽夫人等(1985年11月18日)
看到这份名单后,笔者曾专门向南京市文联原秘书长杨康乐老师求证,杨老师对此印象十分深刻,她对笔者云:“这份名单是王鹏记录的。当年由我的老师章炳文和林老大儿子筱之商量策划,我具体操办。我的师弟刘洪友在双门楼宾馆工作,于是安排在一号楼宾馆小白楼举办庆祝晚宴。众学生各自带来一件书法作品作为饭票,由刘洪友协调赠送给双门楼宾馆,解决宴会费用问题。陈大羽在大红纸上写了一个‘寿’字,然后参加宴会人员各自在红纸上签名留作纪念。林筱之也参加了晚宴,但未合影。”

林荇若携子李亚丁来南京给父亲拜寿(1985年11月18日)
这一天,近百人齐聚,林老精神焕发,沉浸在快乐的时光里。看到众人频频举杯为他祝寿,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林散之作《八十八岁初度纪念》诗(1985年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