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琍敏|我看《海州吉杲》
2025-10-24 10:0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姜琍敏  
1
听新闻

  展读本著,首先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盖这“海州吉杲”是我曾有耳闻,却未知其详的一位民间传奇人物。连云港籍作家蒯天,以独到的审美感知能力,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创作视野,采用长篇小说的形式,丰富并强化了吉杲的人物形象及其传奇故事,赋予了其更多的文学性,不仅让人产生阅读意愿,更使一位几被现实淹没的历史人物之传奇经历,和光彩事迹光大于今世,从而有益于世道人心,仅就这点而言,本书就值得我们肯定。

  《海州吉杲》作为一部描绘晚清维新变法时期社会动荡和人物命运波折的小说,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的社会现实;作为变法参与者的江苏海州籍青年举人吉杲,虽被迫逃亡,却壮心未已、奋斗不止。本书着重截取的即是其于回乡途中遭遇重重围捕迫害,仍以其非凡的智谋、勇毅并富于斗争策略的气概,在与从王公贵族到海州州官和社会恶霸虽腐朽、愚蠢却仍凶诈无良的对手抗争过程中,谱写了一系列生动故事,最终不仅成功逃脱了追捕,还设法救出了即将临难的恩师韦良清。更为可贵的是,为了扳倒昏聩残暴的知州,他不惜在自己已获平安之后,仍以戴罪之身重返京城,与贪婪颟顸的十六王爷斗智斗勇,成功戏弄和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并在此过程中,将他的聪明才智和勇谋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尤令我们神旺。此后,在海州州同、学正的任上,吉杲再接再厉,为民谋福利,成为一位寄寓着晚清时代劳苦民众渴望新生之愿,可谓绝无仅有的有良知、有责任心的好官。

  据我所知,作为本书的主人翁,吉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作为海州机智人物传说人物,他及其光辉事迹,已成为今日江苏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海州机智人物传说是指常年流传在古海州(今连云港地区),以卫哲治、苗坦之、吉杲三人为代表的民间智慧人物的系列传说。其中,吉杲诙谐幽默,正义感强,是海州地区有口皆碑的一位东方朔式的传奇人物。蒯天的《海州吉杲》即主要取材于这一民间人物。

  值得强调的是,在以现实主义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方法与题材的当下中国文坛,蒯天能独辟蹊径,从丰富博大的历史传奇人物和故事中拮取题材、汲取养分这样一种创作思路,不仅是有益的、富有现实意义的,而且可谓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事实的传承与创新。这对于我们从文化传承、增强时代认同感、提供新视角、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是很有裨益的。同时,蒯天的创作实践,对于丰富当今文学题材,丰富叙事手法,深入探索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性等,也颇有意义。

  当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类似的成功案例也已不少。比如中国的《白蛇传》被多种艺术形式多次改编,西方的亚瑟王传说,日本的桃太郎等传奇人物,都可以说明从民间传说改编创作成小说的效果和意义。实际上,从文化基因的活性延续来看,民间传说本质上是集体记忆的载体,其中人物形象,如中国《白蛇传》的白素贞、希腊神话的奥德修斯、北欧传说的尼伯龙根等,往往凝结着特定族群的精神密码。这些小说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再加工,能赋予这些人物新的时代语境,使其脱离碎片化传播,形成更具感染力的完整叙事。

  再者,民间传奇原本就是文学创作的天然素材库。民间传说自带戏剧冲突(如英雄冒险、善恶对抗)和象征体系(如桃太郎的桃子象征生命奇迹),为小说提供现成的叙事框架。再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就融入了拉美民间鬼怪传说。而这也是跨媒介叙事的必然需求。在视觉媒体主导的当代,文字尤其是长篇小说仍然能够深入挖掘传说人物的心理维度与哲学隐喻。如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对阿拉伯民间故事的现代化重构,通过寓言体探讨现代性困境等等。

  须要指出的是,这样一种创作方法,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题材之原汁原味的同时,展现作家自己的创新与想象力,比如怎样更有效地丰富叙事手法,强化人物形象等。这无疑是对作家尊重原作精神,结合现代价值观,以及娴熟的文学技巧应用的一种考验。可喜的是,蒯天的《海州吉杲》出色地达成了这一目的。

  说到这点,我想也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一下本著作者蒯天。苏轼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据我的了解,蒯天从事文艺创作数十年来,兴趣宽泛,涉猎颇广。书画、戏剧、小说乃至评论都爱写。尽管随时代、年龄而在不断探索着、成熟着、造诣着,这一阶段像是岭,那一阶段又成峰;但他善于捕捉变革时代在不同阶层人们心上的投影,由此去折射整个社会、人生的时代氛围,并呈现出作家自身的艺术特色。这在我看来,是一切文艺家最应赞许之处。而当我集中读过他的一些小说后,我更相信,蒯天是个内秀而不无智识,勤于学习亦勤于思考的人。这是他成功之所本。而且他胸中不乏柔软和细腻,也不乏一个文艺家必具的定力。他的作品洋溢着这一点。比如我曾读过的他的小说《烧炭老头》中的老头,就是一个颇有个性的文学形象。其坚忍、执着,其对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不由得让我想到,这或许正是蒯天写作的自我期许。由此,我有理由相信,正当壮年的蒯天,还会给文坛奉献更多的精品佳作。

  (姜琍敏、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原《雨花》杂志社主编)

标签:人物;人物形象;小说
责编:管云林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