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南京浦口区司法局紧抓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主线,围绕打造“一所一品牌、一所一特色”工作思路,切实为基层治理减负赋能、强基增效。截至目前,各司法所成功调解纠纷2392件,1234名“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宣传400余场次,76名村居法律顾问提供现场服务420余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560余次、参与调解纠纷213件,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相关宣传报道20余篇。
一是着眼固本强基,高起点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浦口区司法局持续提升具有法律资格和法律专业背景人员配备率,5家司法所现有3人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1人具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17人拥有法律专业学习背景。两年以来,为司法所增配公务员3名,增派专职司法所社工2人,选派6名司法协理员充实基层一线,全方位提升司法所人员“战斗力”。与永宁法庭深度打造“浦和学堂”实训基地和实训课程,紧盯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政策、《〈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中家庭财产和债务认定等近期热点问题,开展法律实务培训覆盖190余人次,以专业化队伍确保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
二是着眼提质增效,高标准建强法治服务阵地。浦口区司法局充分落实司法所工作资金保障,统筹提升区局、街道财政以及省、市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实现各司法所的业务装备配备标准清单化、资产管理规范化、装备保障体系化。全面实现司法所用房独立设置,5家司法所均实现办公用房、功能用房的独立完备,办公面积最小320平方米、最大500平方米。同时各所安排专人使用登录“智慧司法所”平台,实时在线采集、处理、应用数据,促进基层工作减负、提质、增效。规范落实司法所外标内识,汤泉、桥林司法所抓住办公场所升级契机,全面落实《司法所外观标识规范》,增添特色法治元素。
三是着眼机制创新,高站位打造基层特色品牌。浦口区司法局按照“大型所帮带小型所,特色品牌各有成果”的工作思路,推动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绩的基层法治品牌。汤泉司法所打造“银泉杏畅”调解品牌,与永宁法庭紧密合作,参与法庭案件调解5起,达成诉前调解3件,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活动7场次。江浦司法所建立“1+4+N”多元调解阵地,接待“1.20”案件来访涉案群众200余人,成功协助房屋产权人收回房屋6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件。桥林司法所与辖区内桥林法庭、南京市拘留所、江苏省司法警官学院等单位对接,建设“法润长桥”法治宣传基地,设立驻拘留所调解工作室,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工作合力,成功调处跨省纠纷18件,为4名困难特殊人员申请临时性救助2000元。
(胡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