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狂欢到溱潼》的创作特色
2025-07-20 20:2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郑庆生  
1
听新闻

  2025年4月,周桐淦的新著《水上狂欢到溱潼——会船文化风情小镇溱潼散记》,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啊,多难的公理》等6本优秀报告文学著作发表之后的又一佳作。全书十章,以溱潼会船活动为中心,涵盖溱潼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理和旅游等方面,集文化之精粹、展自然之美景、颂精英之功勋、抒爱乡之挚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水乡画图,被誉为民俗文化史诗和小镇文学方志。我读完这本佳作,深感它具有三个宝贵特色:

  一是鲜明的人民立场。周桐淦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始终以“回答社会关切、反映人民心声”为宗旨。2021年12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报告文学就是要回答社会,或者说是读者、老百姓所关心的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水上狂欢到溱潼》中,他的人民立场非常鲜明。溱潼镇,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溱潼会船,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瑰宝,有上千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怀着赤子之心,担当文化守护者,记录和传播溱潼的独特价值,展现了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他描绘了会船活动的演变历程,让这项非遗“火起来”,展现了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他热情赞扬21世纪以来溱潼“传统与创新共生、生态与产业共荣”的发展实绩,展现了人民在时代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他生动地描绘了湿地秘境、千年巷陌、养生温泉和舌尖盛宴,展现了对溱潼人民生活环境和样式的热爱;他思考乡镇社会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展现了对人民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和深切关怀。

  二是深厚的现实根基。报告文学必须基于现实中的事件、人物和环境,具有真实性。调查研究,是连接“现实”与“文本”的桥梁。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发现较全面的现象,发现现实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周桐淦作为江苏作协成员,具备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创作使命感。他曾说:报告文学要写新闻采访不到的、不便于表述的,或者一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普通人只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流泪、流汗,报告文学则要挖掘医护人员流泪、流汗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创作,始终以认识现实问题为根据,以剖析社会症结为准则。为了创作《和你在一起》,他曾历时近四年,深入援疆一线,多次前往伊宁等地,与援疆干部、当地群众、受助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在《水上狂欢到溱潼》创作中,他继续面向现实,深入调研。尽管他是从溱潼走出来的作家,10岁就充当“送头篙”的童子,对溱潼地区长期关注,但为了避免虚构或主观臆断,他仍然脱下礼服,放下身段,费时七个多月,多次到溱潼实地考察,走访过数百位当地干部和居民,触摸了溱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会船节期间,他还深入现场,观察活动的全程。书中对溱潼各个方面的细致刻画,生动精彩,合情合理,皆因掌握大量的现实材料。书中对会船节现场的描写,具有画面感,皆因作者曾实地观察船只的数量、排列方式、动作细节,以及参与者的服饰、呐喊声等。

  三是辩证的思维方法。作者曾在中央党校理论班系统地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习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水上狂欢到溱潼》无论是叙事还是说理,都能够把文献资料、实地观察、亲身体验、深度访谈、科学分析和典型案例统一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书文学叙事,不是简单地陈列现象,而是揭示本质,发现规律,借助文学叙事推广溱潼以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共识、以非遗重构产业生态、以精英引领激发基层活力的成功经验。该书描写会船活动,不是仅仅描绘热烈场面,生动细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而是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把民俗活动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联系起来,使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集体、地域与国家的情感纽带、心灵虹桥。

  作者虽已年过古稀,岁逾杖国,但仍处于了无牵挂、思想通透、关系广泛、文笔娴熟的黄金期。期望作者不忘初心、笔耕不止,讲出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标签: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