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华•AI之光|引言:又一个伟大时代开始了!
2025-04-08 11:0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章剑华  
1
听新闻

  新春伊始,人文空间开设一个新栏目——《与AI同行》,并在这个栏目中连载我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AI之光》。诚挚希望大家关注这个栏目,与我同行,记录AI时代,见证AI成长,用好Al工具,为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更多方便与精彩。

  今年上半年,我将在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我的新书《人生简史》。我给这本书加了一个副标题:我活了上千年。

  为什么会加这么一个副标题呢?

  我于1957年出生在江南农村。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没有电,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非常原始,不说刀耕火种,也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完全是简单而繁重的手工作业。生活方式也是这样,住的是茅草矮房,吃的是粗茶淡饭,一到晚上,到处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家里点的是煤油灯,发出极其微弱的光亮,有一丁点儿的风就会把灯吹灭,所以大人小孩天黑后就只能上床睡觉了。

  这显然与上千年前的农耕社会相差无几。而在短短的六七十年中,我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正在迈向智能化和现代化,无论是社会发展、城乡面貌,还是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真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我有幸亲身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千年之变,这不是相当于活了上千年吗?

  而乙巳春节,这种感觉尤甚。我不禁写了一首歌词——

  我出生在没有电的年代

  黑暗主宰着每一个夜晚

  鬼火在漆黑的田野里游弋

  煤油灯点亮了破旧的窗台

  时代的潮流汹涌澎湃

  电灯电话,高楼大厦

  电视机打开多彩的世界

  电脑与手机连接五洲四海

  横空出世的奇妙AI

  穿梭过去现在与未来

  现代文明如童话般的存在

  引发我活了上千年的感慨

  从朦胧的时光中蹒跚走来

  见证了荒芜到蓬勃的盛开

  我幸运,我自豪,我挚爱

  人生的风景如诗如画如梦幻

  我幸运,我自豪,我挚爱

  我要把这美好延续到永远

  我幸运,我自豪,我挚爱

  我要把这美好拥入我胸怀

  在时间展开的漫漫长卷中,人类文明犹如熠熠星辰,不断闪烁着创新的光辉。而Al宛如一颗从科技云层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其独特的光芒,开辟了人类前行的崭新道路。

  AI仅比我大一岁,它诞生于1956年。

  那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悄然拉开帷幕。在这次会议上,来自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们齐聚一堂。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让机器模拟人类的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简单的符号逻辑到复杂的神经网络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规划。他们交流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想法,碰撞出灿烂的智慧火花。

  于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会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看似简单的命名,实则标志着人们开始将关于机器智能的研究,作为一个独立且系统的学科来对待,而不再是分散在各个领域的模糊探索。

  1956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那以后,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虽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伏和挫折,但1956年所确立的基础和方向始终指引着后来者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如破茧之蝶,不断蜕变发展。新的算法不断被提出,从最初的简单计算,到如今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任务,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发展速度和成果令人惊叹。

  人类赋予AI以智慧,而AI则回馈给人类以更多的可能。它们理解人类的需求,陪伴人类的生活,在我们疲惫时给予慰藉,在我们迷茫时提供指引,帮助人类创造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医疗领域精准的疾病诊断,到交通系统智能的调度管理;从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舒适,到教育领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从帮助翻译、写作,到帮助作曲、绘画,AI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超强的能力,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

  一方面,AI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曾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工作,在瞬间即可完成。

  一方面,AI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挑战着我们对创造力的传统认知,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曾经看似无解的难题。

  Al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展现出独特的无穷魅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我们的世界。

  无疑,AI对于人类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

  无疑,人类的又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开始了!

  然而,AI还处在“幼年期”,正在快速成长中。它以其强大的能力和无尽的潜力,与人类携手共进,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此过程中,AI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类的新伙伴。

  作为一名写作者,身处这个伟大时代,我将把AI作为我的伙伴,与AI同行,与AI合作,开启我新的写作征程。

  这一新的写作征程,将继续采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坚持“时效性”“真实性”和“在场性”。在我看来,在现在和将来,AI也许会替代多种文字工作和文艺创作,但它替代不了报告文学。因为它只能采集而不能采访,不能在“第一时间”抵达“第一现场”,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更不能做到“在场性写作”。当然,它的知识面比我广,信息量比我大,它可以为我的写作提供许多咨询与帮助。

  所以,我选择AI作为我的写作对象,同时又充当我的写作伙伴,携手合作,记录AI时代,见证AI成长,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时代、新篇章。

标签:人工智能;幻方;人工智能领域
责编: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