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中,无锡入列项目数量占全省总数超过1/10,当年计划投资265亿元,项目数、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2024年以来,无锡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抓、五大职能”, 围绕中心、统筹谋划、细致推进,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精准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务。
做优法律服务 助企破茧重生
走进锡山区某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运转不息、工人争分夺秒,一派新气象。“真没想到还能绝处逢生!”这家曾深陷经济纠纷的企业负责人望着忙碌的车间感慨。
2024年6月,锡山区司法局组织“法治体检”服务企业活动中,发现该企业自2022年与上海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发生较大争议,自行协商一年多也未能解决,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困境矛盾,法律服务团成员在了解双方意愿后主动介入,及时引导双方向锡山区安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员何萌先后组织9轮谈判调解,最终促成两家企业达成调解合意。该调解案自立案到成功调处仅用时8天,涉及金额8500万元,帮助企业双方各挽回损失超千万元,跑出了法律服务企业的“新速度”“新高度”,是无锡司法行政系统做优法律服务,助力危困企业“破茧重生”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面对经营主体新陈代谢的法治考题,无锡司法行政系统打出组合拳,组织熟悉法律事务的律师成立普法宣讲团,深入产业园区、企业一线,强化涉企法治宣传。聚焦风险防范,引导律师深度参与律护企航、律企同行、红链赋能等专项行动,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为进一步营造和谐有序的经营环境,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还通过“延线扩面”深化落实“人盯企”工作机制,为企业新配备律护企业联络员、“法律医生”,帮助企业审查重大经济合同,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矛盾纠纷法律问题,助力企业营造和谐有序的经营环境。
做实灵活公证 助企盘活资产
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要在提高企业实实在在法治获得感上下功夫。近年来,无锡市司法局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抓手,因地制宜、创新手段,优化全域法治营商环境,营造宜商惠企“大格局”,持续助力企业脱困越冬。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公证处运用公证提存的方式,为无锡某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专业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盘活不良资产,确保资产处置的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据了解,A投资合伙企业有一笔资产待盘活,无锡某私企出于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准备接收其中部分资产。鉴于该部分资产价值近3000万元,不良资产处置的交易过程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为确保交易安全,保护自身权益,双方企业至无锡市梁溪公证处进行相关法律咨询。公证员在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与企业双方多次沟通协商,提供专业公证方案,最终企业双方达成一致,将交易资金提存至公证处,以确保企业的出资安全,为交易双方提供法律保障。据跟踪信息反馈,A企业收款后当天已将外欠债务清偿,B企业已完成资产接收并开始调试安装机器设备。
“本次公证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交易的安全性与效率,为企业盘活了不良资产,减轻债务负担,同时也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安全保障。”无锡市司法局副局长李永军说。依托“产业链+法律服务”,无锡市司法局充分整合优质法律服务资源,聚力抓人才、聚资源、强链条,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保障度”。
做细人民调解 化干戈为玉帛
“我们跨越6000公里来无锡做生意,在锡山深切感受到了无锡法治的温度!”阿曼客商在协议书上郑重签下名字,与对面的无锡某不锈钢公司负责人握手言和。这场历时3天、历经4轮磋商的跨国合同纠纷,在锡山区司法局组建的涉外调解团队的见证下画上圆满句号。
2024年7月,外商代表阿曼某公司向无锡某不锈钢企业订制了两批不锈钢,签订了总价值约600万元人民币的购销合同,然而在履约过程中,双方因迟延付款及交货时间产生分歧,自行协商2个月仍无法达成一致,选择报警求助。
通过“公调对接”机制,锡山区司法局立即启动涉外纠纷调处机制,组建了包含调解员、涉外律师团队、不锈钢行业技术顾问的“涉外调解智囊团”。经过3天4轮调解,在调解团队的帮助下,双方终于就合同履约方式及损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签订了中英文协议。
“我们就像在解九连环,既要讲清民法典合同编,又要吃透国际贸易规则,要在合法合情的情况下,帮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继续将合同履行下去。” 调解员朱海波感慨道。
这是无锡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精准护航企业发展,让企业放心经营、安心经营的生动实践。随着“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面对新形势下的涉外商事纠纷,无锡市司法局不断深化法治惠企安商举措,推动涉企纠纷高效化解,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张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