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3月,春风拂过脸颊,依旧给人冰凉如水的感觉,像洗衣裳时没挤干水分似的那般敷衍,夹带着湿漉漉的冷意。
然而,南方的3月,除了赣江流域跟江南有所相似之外,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潮汕风光带,正是温暖日照好时节,拾花酿得佳人归,春意盎然浓如酒。
就在这当下南方气候温润、春色宜人的美好季节里,笔者和家人跟随携程南京南湖旅游团队,开启了赣闽粤3省观光揽胜的游览行程,愿与你一起分享笔者倾情记录的所见所闻的观感。
又见滕王阁
本文作者参观滕王阁留影
这座城古称豫章、洪都,现在叫南昌;这条江古代叫章水、赣水,今天叫赣江;这栋楼从古到今都叫滕王阁。
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遐迩,这则耐人寻味的事儿延续了1372(653~2025)年漫长的岁月时光,只要日升月落不停止,大地承载滕王阁不变的巍峨壮美,以及精彩绝伦的人文故事,不能不说是一种荣耀和意义所在。
滕王阁像一颗璀璨夺目的历史明珠,镶嵌在浩荡东流的赣江南岸,恍如在那富丽堂皇、宏伟建筑的历史舞台上,初唐的王子李元婴,洪都时任领导阎伯屿,初唐四杰领军者王勃,他们3人当年在洪都(南昌)合唱的一台折子戏,如今还在精彩上演着。
主角当然是李元婴啦,他是筹划设计、匠心独运建造者;总撰稿为王勃,因为英年早逝,让后来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登上了唐代诗坛的巅峰;配角是阎伯屿,不知道他是为讨好唐高宗李治,还是为讨好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而发动了历史上一次大规模修缮滕王阁的壮举,成就了王勃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
再次见到滕王阁是2025年的3月15日下午,笔者和家人跟随携程南京南湖旅游团队,去潮汕观光途中,路过南昌时的一个行程安排。
16年前笔者站在赣江南岸、伫立在滕王阁前,默诵王勃《滕王阁序》开场白中的句子:“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那时仅仅只是会背罢了。
当笔者再次伫立于这江、这楼前的时候,默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开场白,对他当年作序的用意和想法有所知晓,他不好在开场白里直接表露罢了。他用优美的文笔掩盖了悲情的遭际,徘徊彷徨,倾诉衷肠。王勃乃“初唐四杰”的领军人物,他因气愤杀了家奴,被判入狱,唐高宗李治继位时,赶上大赦天下的机会,王勃免于一死,这才有了他公元676年去交趾(今越南北部,唐代属于中国版图)看望父亲,在他路过洪都时,有幸得到了阎都督的邀请,参加了滕王阁重修竣工庆贺盛宴,也才有了他撰写流传千古的经典骈文《滕王阁序》的绝好机会。
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也是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由于王勃才高八斗,技压群芳,使得吴子章早就准备好的《滕王阁序》,成为一纸空文,堪比废纸一张。吴子章气愤地烧毁了他的文章,从此搁笔,不再舞文弄墨。
笔者以为,吴子章何以血气方刚,若流传下来让我等后辈比较一番,说不定比王勃的《滕王阁序》差不了多少呢?今人一定也会将其刻写到滕王阁的墙壁上去,两篇同题骈文让后人一起分享该多好哇!
上述说了点滕王阁的题外话,至于它三明六暗的建筑风格,只要你来参观,或在百度上一收就知道了,理解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就等于懂得了滕王阁何以巍峨壮观的内涵,一定是的!
红色革命的摇篮瑞金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如果说滕王阁是唐代留下的一个建筑物与文章流传的故事,那么,瑞金就是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渗透在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镌刻在这里每块砖瓦上的珍贵记忆。这就是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一行35人的旅游团队,3月16日上午参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时,留下的参观感受。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博物馆内,在一名小学3年级女孩、志愿者讲解员的讲解和引导下,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党在瑞金革命时期留下的万余件文物、若干张图片资料,皆为珍贵的历史再现。尤其是小讲解员生动而有节奏地讲解,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前来瑞金实地参观,比我们先前在书本上读到的有关内容要丰富许多。小讲解员自然流畅和娴熟的讲解风采,标准的普通话,通俗易懂的表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真真实实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我们中有不少的旅友,跟这位既可爱又有知识的女孩合影留念。我们走在离开博物馆的路上,还在啧啧称赞她口才的优秀和举止的优雅得体。
瑞金啊瑞金,你的过去永远不会过去,因为你的过去连接着今天,你为祖国今天的美好、繁荣与昌盛,倾其所有,奉献了一切,你就像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受到了我们后人的尊重;你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历史丰碑,受到了我们后人的敬仰!
瑞金啊瑞金,虽然你远去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但你用铁血染红的山川,留下先辈的青春年华,依然在闪现着民族复兴的信仰和希望的光芒,并且永远照亮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前行方向!
瑞金作为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万里长征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她的崇高的历史地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的,不可撼动,直到永远!
伟大的昨天 伟大的故事
古田会议旧址
三月的闽西,春意深浓,油菜花田像黄灿灿的海洋泛起金色的波浪,跟不远处采眉岭笔架山下,一座旧式祠堂外屋顶的上面,矗立着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互映互照,相映成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此的完美展示和深度融合。
这座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廖氏宗祠,在它伫立于此的81年后,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时间为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
一个远去了96年的伟大的背影,还在焕发着熠熠生辉的历史光芒,成为中外游人热衷追溯和向往的圣地,彪炳千秋,永不落幕!
3月16日午后,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参观了古田会议的旧址。我们看见了几排木质条桌和长板凳,整齐地摆放在会议室里面,讲台的桌子上放着一把乳白色的陶瓷茶壶,讲台背面墙壁的最上端,从右到左书写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字样,在大红色方形布帛的旗帜上,镶嵌着黄色五角星和黑质镰刀与锤头的图标,墙壁的中央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
古田会议旧址,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内涵,带给了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所有的参观者及各地游人,以深刻的历史体验和心灵的触动,进而感受到前辈们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多么崇高和伟大啊!
我们每个前来参观古田会议旧址的游人,抑或踏上这片热土和圣地的人们,无不从中汲取到巨大的精神力量与无穷的智慧,从而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而努力奋斗!
三月的潮汕别样情
广东潮州南澳岛网红灯塔
3月17日上午,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乘坐的大巴车从福建的永定出发,沿梅龙、长深高速行驶约250公里的路程,到达了近年来的网红打卡观光胜地——汕头南澳岛。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包括我们南京团队,清一色冲着坐落于此的一座海岛灯塔而来。早在我们的车行驶在长达11千米的南澳大桥上的时候,透过车窗一座大红色灯塔的身影就朦胧般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一种挡不住先前诱惑的心情,可以说被激动得无以言表。对于我们来说把网红的传说变为亲眼所见,等同于把憧憬变成了现实,能不为之兴奋吗?
“看到了,看到了,原来就是这么一座高不高、矮不矮的灯塔啊,我们还当有多来斯呢?”见其形、发其论,我们一行人南京方言的声音,即便是在海浪向灯塔下的岸石席卷而来的噪声里,也能分辨得清的。
来就来了吧,毕竟是海岛上的灯塔,它的亮光能为海轮在夜间的航行指明方向,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再说这南澳岛上除了灯塔,还有船用锚的雕塑,都是可以合影留念的物件。把照片和视频发到亲友群、朋友圈、抖音上去,让认识或不认识自己的人,证明自己确实登临过南澳岛,见到了传说中的那座在网上红得发紫的灯塔,说不定也能“骗”哈没来过南澳岛看灯塔的人,步自己的后尘潇洒走一回,我们不也都是别人被“骗”过来的吗?
平心而论,南澳岛即便是没有灯塔也是值得一来的地方。这是个不算太小的海岛,面积118平方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虽然以低矮的山丘为主,但岛上大尖山海拔高度达到588米,比我们南京紫金山的驼驼岭还要高很多。
南澳岛还是北回归线标志塔所在地,是我们北半球上的重要地标。地标近旁还有一个美丽的海滩,我们在此尽情的游览观光,拍了很多的到此一游的美照。
在海滩边向远处眺望,看见大尖山上数十台高架风能发电叶片在运转,源源不断地在向国家电网输送清洁能源;看见一大片一大片五颜六色的彩球飘浮在海面上,点化了大海单调的蔚蓝。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海岛人的养殖场,在那些彩球的下面饲养着生蚝、牡蛎、鱿鱼、海虾、青口等海鲜产品,每天供应全国的海产品市场,南澳岛为丰富我们的餐桌美食做出了贡献。
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一行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澳岛,车行驶在回程的南澳大桥上,再回眸一下那座高不高又矮不矮的网红灯塔,不再嫌弃它其貌不扬了,反倒是觉得如若没有大桥开通连接南澳岛,怕是一辈子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只有航海家们知道它就坐落在大尖山的山脚下。把少数人的专利变为所有人的分享,这是那多幸福的事情呀!
汕头、潮州合称潮汕,近年来,这条突然像被火烧红的旅游热线,每日的游人络绎不绝、蜂拥而至。先游汕头南澳岛的灯塔、后玩潮州的广济桥和古城,无论旅游团还自驾游,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当然啦,反其道而行之的团与自驾游的人也是有的,这仅仅是游览程序有别、而所看到的情景相同罢了。潮汕游览的精华所在基本就是这些了,除非还存在没有被发现的地方。
广济桥
广济桥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赵昚发起兴建的,他当年还发起兴建了云南的丽江古城、潮州古城、南京的夫子庙,一代优秀的君王加建筑学家,政绩斐然。
580米长的广济桥,横跨广东省第二条大河(仅次于珠江)韩江之上,连接东西两岸,实桥与浮桥相连,实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浮桥舟楫并列,险峻如龙,在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广济桥四大名桥中,独一无二,别具特色。
潮州的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
牌坊一般由木材和石材制作而成,引人注目地竖立着,有巍峨的气象,大凡有古迹遗存的地方,我们能看到它伫立的身影。
在我们南京夫子庙、老门东等十里秦淮风光带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10多座牌坊,想必古徽州那里就更多了,不光街角里可见,放眼远眺,连田间地头都有这一文明痕迹的延伸,诉说它饱经风霜的故事。
然而,上述的牌坊若跟广东潮州古城的牌坊街相比较,不说小巫见大巫,亦可说是不足为奇了。
3月19日下午,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一行旅友,游览了著名的广济桥,来到坐落在韩江东岸的潮州古城。笔者感觉很好奇,广济桥东桥头直对着广济门,连个弯都不拐,像文化人写作开门见山那么的直白,也算得是古人的匠心独具了,把桥的气势如虹、城的巍峨壮观,一并打包,继而用特写镜头推向前来观赏者的视野。
我们在广济门入城,步行不到200米的样子,就看见了在古城中心最繁华地段的牌坊街上,牌坊林立,全都由石材制作,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檐额、栏额、小额枋、龙凤牌,以及主柱和次柱等配搭齐全,一座座完整而又精美的牌坊建筑物,宽与形道等齐,高约6米余,上书牌坊名称,一道又一道的排列在沿途的道路上,跟两侧鳞次栉比的店铺,齐头并进,难分伯仲。
笔者作了统计,在1948米长的牌坊街上,总共有23座石材牌坊(不含古城其他地方),平均85米立有一座,其密度之稠,数量之多,结构精巧,气势不凡,十分罕见,像牌坊建筑作品在这里集中展示似的,牌坊仿佛成了潮州这爿风水宝地的代言人。
潮州的牌坊,体现的是明清石牌坊的建筑特色,具有浓郁的侨乡文化气息。细看牌坊的耸立,跟它两旁的房屋所采用的南洋风格的骑楼设计,与牌坊的壮观,形成了相得益彰互动的美。这种中西合璧的样式,在整个潮汕地区是不多见的,唯潮州古城提供游人的独家分享,也就是说人到潮州才能看到的这番奇景。这就像外地游人只有到我们南京来观光,才能看到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一样的。
若往深一点的地方说,我们如今看到的古城牌坊街上座座牌坊,并非仅仅只是彰显贞洁与孝道,而且还弥漫着当地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承载着潮州古城一路走来的故事、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侨乡人民独家情怀的展现,和对这片土地的一片挚爱深情。
再往更深一点的层次讲,潮州是华夏大地上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孕育过很多杰出的人物在此产生,这些古牌坊正是他们当年功成名就的象征,正是这里民风民俗淳朴品质的生动体现。所以,这儿的每座牌坊无不蕴含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例如其中的“状元坊”、“四进士坊”、“一门三世尚书坊”、“四朝大老坊”、“孝敬坊”、“贞洁坊”等,就更是潮州古城牌坊林立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了。
在东山岛观海听涛
远远望去,福建漳州的东山岛像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东海之滨,又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精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拂面而来的轻风里,能闻到海水散发的咸涩的香味和春花的浓郁芬芳。
装点此海岛,今朝更好看。昨日弥漫的硝烟早已散尽,激烈鏖战的枪声淹没在了历史的深渊里,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万千气象,喧嚣繁华的现代都市新变化,无不跟上了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东山岛观海听涛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这是她地处东海与南海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3月18日上午,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在东山岛的南门湾和马銮湾观光游览时,浩瀚无垠的大海像一幅画卷展现在眼前,看见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变换着节拍向海滩袭来,或而轻重有度地拍打礁石,朵朵洁白的浪花,晶莹剔透一般的好看;或而来回晃动不止,像大海的身躯在摇动,给人以不平静的感觉;或而汹涌澎湃的浪潮如排山倒海一般朝沙滩席卷而来,瞬间爆发出撼动天动地的轰鸣,震耳发聩,如雷贯耳,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自然界几乎没有一种声音能超越她的势不可挡、铿锵激越、独占鳌头,把轰鸣做成了原生态的绝响,堪比一首无与伦比的、震撼心弦的交响曲,在此嘹亮高歌,九天回荡。
聆听南门湾、马銮湾波澜壮阔的轰鸣声,笔者仿佛感觉到了大海心脏在剧烈跳动的节律,她在渲染一种咆哮,她在展示一种力量,她把海的威严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章!
这两个海湾的沙子也是很有质感的,随便地抓起一把在手中搓揉,有种微微的凉感,这就是当下东山岛三月的温度。细看沙的颜色,淡淡的黄褐色,跟湛蓝的海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劲地抛向空中,只有沙的散落,没有尘的飞扬,跟有的地方海湾的沙子是不一样的:松软融透,细腻光滑,有沙无尘,踩踏在上面脚感极佳,像踩在棉花上面那么有弹性,实属沙中的精品。
午后我们游览了东山岛上的苏峰山,这是山与海融为一体的绝佳之处,既有山又有海的风水宝地,是自然界的真实的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分享。整座的苏峰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海岸边,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伫立在苏峰山274米的巅峰之上,海天一色,山海互映,生机盎然,耳边涛声不绝于耳,眼前植被丰茂,蓊郁葱茏。
海的蔚然,山的巍峨,一起点缀和装扮了东山岛楚楚动人的美,美得像个漂亮姑娘那样有韵味和娇媚,令人叫绝,叫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如。
来到东山岛观海听涛,你我都来对了地方,听到了入迷的程度,进入了无我的境界,聆听大海声浪的陶醉,有益身体健康,何乐不为啊?
鼓浪屿的春色 泉州的簪花
福建厦门 鼓浪屿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登上日光岩遥望,只见云海苍苍,一片海天连彼岸,如同以湛蓝的天幕为宣纸、蔚蓝的海水为墨汁,合作的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
3月19日上午,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乘坐首班轮渡船,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鼓浪屿岛。我们沿着海滨大道漫步徜徉,首先纷纷跟闪耀着银辉的钢琴雕塑合影留念,欣赏到了迷人的海景和岛上一栋栋黄墙红瓦顶的房,以及各种建筑风格不同的外国领事馆。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参观了我国著名医学家、毕生接生了5万多个新生儿童、杰出的女性林巧稚的纪念馆,鼓浪屿是她的故乡,她在这里出生。通过参观馆藏资料和遗物,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代医学大家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在母亲身患癌症时,年幼的林巧稚跪求医生挽救她母亲生命的希望破灭时,她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好医生,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折磨,重获新生。她毕生的无私奉献和追求,感天动地,感动了我们参观林巧稚纪念馆的每一个人,我们不啻受到了一次传统正能量的深刻教育。
我们远远看见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屹立在三面临海、一面与鼓浪屿接壤的覆鼎岩上。这是厦门人民为纪念郑成功诞辰361周年(1624年8月27日-1985年8月27日)之际,雕塑家们用了625块白花岗岩石料,雕凿镶嵌而成这尊历史人物雕像,成为永久的纪念标志。
我们游览鼓浪屿的时候,岛上春色渐浓,炮仗花、三角梅、红白羊蹄角花正进入盛花期,恰到好处地点缀了古朴的巷陌和曲折通幽的道路,在公园和日光岩坡道两侧,亦能见到这些美丽的花影。炮仗花的花瓣宛如小巧精致的风铃,又像一串串炮仗悬挂在藤蔓上,仿佛能听到她叮咣炸响的声音传入耳际,为鼓浪屿平添了一份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今生戴花,来世漂亮。这是泉州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们最为信奉的因果与福报的认知。三女虽辛劳,但这些女子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值得所有的人称道和学习。她们平素最爱打扮的饰物就是头上戴簪花,走在泉州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头戴簪花的女子,向游人展示她们头戴簪花美丽的容颜。这样的氛围成为泉州的一大特色,好像不戴簪花就不算真正的泉州女人似的。
近年来,随着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风俗越来越成为鲜明地方特色。从耄耋之年的老妪到年轻的姑娘,人人头上戴簪花,以花为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虽不说是人见人爱吧,但总归比先前出彩不少,漂亮的变更漂亮了,不算太漂亮的亦比先前要美得多,这或许就是簪花的魅力与诱惑力所在吧?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你戴我戴她戴,大家一起戴,戴出了泉州女性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习俗,连央视名嘴白岩松都羡慕地说:泉州是个值得所有的人来一次的地方。
笔者仔细地端详了一会泉州姑娘头上戴的簪花,实际就是个带有骨架的花环,用的是绢花,鲜花不管用,不但易损,而且易蔫,再说她们不是戴一时半会呀,要经常戴在头上,甚至出席庆典活动和婚庆晚会,她们也是穿着盛装、戴着簪花去的。浓郁的簪花烘托渲染的海洋,那种氛围格外使人感觉喜不自禁,喜气盈盈了!
人类首次横渡台湾海峡的地方
福建省平潭岛上的龙王头海滩,不仅是跟台湾岛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而且还是人类首次横渡台湾海峡伟大壮举发生的地方。
3月20日上午我们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乘坐的大巴车,沿着沈海(沈阳~海口)高速行驶172千米,来到平潭龙王头海滩,大老远就听到了阵阵此起彼伏的海浪拍打沙滩的声响,看见龙王头海滩的时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觉平潭岛波涛汹涌渲染的氛围,好似在放声高唱生机盎然的春歌。
伫立在龙王头海滩的岸边,满耳听到的是轰鸣,看见的是白沫飞溅,展示的是大海狂放不羁的力量。如若仔细地观赏,海潮在进退的瞬间,像把白花花的银子铺设在海滩上似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紧接着又闪电般地消失还原成沙滩,如此往复循环,千古不变的运作规律。笔者以为,大海是生命的摇篮,那澎湃的海浪不就如同我们鲜活的生命,跟大海的节拍一起在起伏跳动吗?
2014年8月18日中午12时40分,由成功横渡过英吉利海峡的中国运动员张健,发起的平潭-新竹两岸对接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正式计时开始。
张健、魏刚、董煜、黄智鸿、马晓路等7名运动员,在新竹上岸时间为2014年8月22日中午13点40分。总计用了97个小时,5天4夜,直线距离为109公里,实游距离为123.58公里。
台湾海峡海床复杂,风大浪急,波涛汹涌,人类有史以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探险尝试。张健他们敢为天下先,用冒着巨大生命危险的胆量和勇气,取得了横渡台湾海峡的成功,以实际行动证明人类是可以用游泳运动的方式,征服台湾海峡的!他们的英勇壮举震惊了世界,被吉尼斯纪录载入史册,勇士们的芳名永留人间。
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携程南京南湖旅游团队及各地前来观光的游人,无不怀着崇敬的心情,争先恐后地跟龙王头海滩竖立的“人类有史以来横渡台湾海峡纪念碑”合影留念,并带着敬仰的目光,放声阅读着纪念碑上镌刻的两岸勇士的名字。
我们还参与了海滩捕鱼活动,跟渔民们一起拉网,体验了一回海上捕鱼生活,我们个个兴致浓厚,使劲拉网,玩得不亦乐乎。
在距离海滩不远处有个海坛古城,我们参观后留下的印象是,仿古建筑,面积不算小,也有些雄伟壮观的看样,但愿它能在200年后能成为年轻的古迹。
山水相依 景色秀丽
笔者游览过庐山、黄山、雁荡山、齐云山、峨眉山、青城山等名山,相比之下,感觉武夷山山水相依的特点更胜一筹,景色秀丽的形态要更别具一格一点。正是这难能可贵的36峰99岩的山水格局,深深地打动了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考察官员,从而使武夷山在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名录上榜上有名,使其与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齐名,这不能不说是武夷山的造化。
教科文组织授予武夷山这一荣誉的理由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标准。认为此山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城,还有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发展、成熟和传播,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对东南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从生物多样性来讲,武夷山又是“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教科文组织还认为,武夷山还独家展示了以“碧水丹山”为特色的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集山岳与河川风景于一体,达到了世界双遗产名录的最高层次和等级评定要求。
这种层次和等级,笔者和家人3月21日上午跟随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一进入景区大门就感知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抱的翠竹,像盆景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溪边和山的脚下,在温暖的春风中摇曳生姿,那一节复一节的修长的身姿,昭示着武夷山生命蓬勃的力量,碧翠的枝叶在阳光里投下斑驳的墨影,于我们脚步踩过的身后,留下一串串的清凉。
在那观光道路的两侧,生长着杉树、柏树、水杉、马尾松、乌桕、南方红豆杉、枫香树、柳杉、苦楝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木,棵棵雄伟高大,挺拔耸立,插入云霄。尤其是百年的柳杉和水杉,笔直粗壮的主干,几个人才能合抱的腰围,仿佛有能顶住一座山的洪荒之力,支撑着武夷山的一片天地。
五曲桥是进入武夷山景区第一座观光桥,也是通往天游峰的必经之路。我们伫立在南岸的桥头,看见溪流清澈的水面上,汇集着大片的鱼群,摇头摆尾地游动着,漂流的竹筏在它们身旁经过时,丝毫不受惊扰,若无其事,十分可爱的生灵,体现了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武夷山的野生鱼,名字叫军鱼或红眼鱼,当地人叫作将军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现在禁止捕捞,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山水相依是武夷山最为鲜明的特征,山环水绕,峰回路转,峰延绵,峦叠嶂,水潺潺,山水相融,其景无处不生花。被植被覆盖的群峰,枝繁叶茂,蓊郁葱茏;裸露的山体色彩多数为深褐色,也有黑不黑、灰不灰的岩石,像画家调拌的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在高耸入云、壁立千仞的山体之上,如同壮硕的山的大力士,支撑着武夷山固若金汤一般神奇的壮美。
虽然武夷山没有超过千米的高山,但陡峭如削,登山道坡度落差悬殊大,大的坡度甚至接近90度的直角,没有相当的体力支撑,难以登上一座山的巅峰。我们南京团队有好几个人爬了一半就停止攀登,在凉亭里休憩,让体力恢复一下再回到山脚下去。
团队里陈大姐70好几的人,凭借自己的顽强的意志支撑,征服了一段又一段陡坡,使尽所有力气,挑战不可能,终于登上了500多米高的天游峰。我们比她年轻一些、早于她登上山顶的人,突然看见陈大姐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眼前,无不以热烈鼓掌祝贺她登顶成功!她幽默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不登上山顶,我这笔旅游费不是白花了吗?”
我们团队里葛老师,在登山途中还捡回了一位20多岁小伙子的性命。我们大多数人(包括笔者)都看到有个年轻人平躺在登山道一旁,都以为他山爬累了,躺下休憩会儿再继续登顶(其实他离山顶近在咫尺)。葛老师是有经验的人,他走到小伙子身边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没见反应,感觉事情不妙,断定他用力过度休克,失去了知觉。葛老师使劲把他翻过身来,双手在他颈项背后,重重地捏揉了几下,不一会儿,小伙子有了反应,慢慢地睁开眼睛、恢复了知觉,待他清醒过来时,他对眼前的救他的葛老师说:“我怎么会躺在这儿的呢?”葛老师回他:“我如不懂点急救的方法,你就见不到你的爹娘了。”
小伙子万分感动,在他恢复如初时,他就在山顶商店里买了一瓶最贵的饮料让葛老师饮用,以表示感激之情。葛老师说:“小伙子啊,今后陡坡的登山道,你不能再爬了,你的心律不齐,切记切记。这饮料还你自己饮用吧,我是菩萨心肠,这辈子救了很多发生意外的人的生命。”
葛老师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在我们团队里传开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携程南京南湖店总经理兼领队张大靖,到我们每个队员,无不深有感慨地夸赞他:“葛老师捡回一条年轻的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令人敬佩和学习,武夷山的观光旅游,格外给我们团队的每个人留下了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象!”
山环水绕 曲溪相连
武夷山面积为2813平方千米,全境36峰99岩,盛景遍布,峰岩林立,形态各异,精彩纷呈,集茶仙、山仙、人仙于一体,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座山能像武夷山那样,汇景聚仙,神奇的深奥莫测,像一位风仙道骨的老者在讲述他前世今生的故事,每根胡须里都藏着精彩的传说,仿佛如同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厚重的史书,广博高远,博大精深,这就难怪武夷山要在1999年12月的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名录之中,进入了世界名山的行列,一份沉甸甸的荣耀,此乃武夷山之幸,福建之幸,中国之幸!
3月21日上午,笔者和携程南京南湖店旅游团队一行,在游览武夷山时得知,武夷山核心景区属于丹霞地貌,以清澈的九曲溪和它两岸千姿百态的丹霞景观著称。我们还了解到武夷山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它既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南宋大儒朱熹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摩崖石刻、架壑船棺等历史文化遗产,山里多处可见。山环水绕,曲溪相连是武夷山最为鲜明的特质,亦是它区别于黄山、雁荡山、九华山、紫金山等名山不雷同的地方所在。
武夷山溪溪有峰,山清水秀。我们在一曲溪北登上了海拔500米天游峰;在二曲溪南看到了雄伟壮观的凌宵峰;在三曲溪北瞭望到上升峰;在四曲溪北远眺漂亮的玉华峰;在五曲溪南观赏到接笋峰的倩影……我们还分别在八曲、九曲溪北,看到了巍然耸立的象峰和灵峰。峰峰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倒映溪水中格外显得高大挺拔。
在武夷山的二曲溪南,还有一座玉女峰,跟长江巫峡12峰里神女峰极为相似,她和一曲溪里大王峰,再现了山里完整版的牛郎织女鹊桥会。大王峰是帅哥,玉女峰是靓妹,原来他俩隔溪相望,由于二曲溪里凌霄峰横亘他们中间,从此不见彼此身影。王母娘娘同情他俩,派人引水照山,终于使他俩在水的倒影中看到彼此的身影,圆了她俩相思之苦。
这虽然是传说,但传说将二峰拟人化,赋予了山的生命力,所以大王峰和玉女峰栩栩如生地活在了我们游览观景的视线中。
武夷山上有灵仙
一座山因为茶叶而闻名于世,也因为人的温度的传递,而使得每一片叶有了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山上有座峰峦陡峭如削,远远望去像古代官员头上戴的一顶乌纱帽,又像一只巨大的乌龟形体,岿然不动地守望在海拔530米的巅峰之上,险峻度与知名度之高,使其雄冠该山36峰之首。
这座山便是福建的武夷山,那座峰叫大王峰,位于万年宫西侧,横跨九曲溪口,上丰下敛,气势雄伟壮观,历来素称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这片叶就是久负盛名的大红袍,它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而是个光耀百世的真实的历史故事。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春闱,福建举人丁显进京赶考,途经武夷山的时候闹肚子,并伴有剧烈的痛感,不能继续赶路。正当他心急如焚时,巧遇天心寺一名和尚赐予妙方,用他珍藏的茶叶泡水与饮,很快使丁显的疾患消除,重新踏上了赶考之路。
丁显考取状元,为报救助之恩,还乡途中重走故地,看望和尚,并表达了感激之情。和尚忙说:“乡贤呐,您不要感谢我啊,您要感谢的是长在武夷山里的那几株茶树,是它的叶发挥的妙用帮助您解除了体内不适。”
丁显闻之,深感惊奇不已,便在和尚的带领下前往大山深处,看到了那几棵并不出众的小茶树,因为它的叶能治百病,照例受到了丁显的百般呵护与青睐,感激之意溢于言表,他当即脱下身上穿着的大红色状元袍,披在茶树上。顿时,碧绿的叶被映衬得灿烂的红。从此后,这几株茶树上产的茶叶,有了个吉祥止止的名字——大红袍。
探亲的假期已到,丁显再次路过武夷山时,跟一回生二回熟的和尚又要了一些茶叶,盛放在他随身携带的锡罐里,带回了京城。哪知道奇迹再次发生,皇后马娘娘患病久治不愈,丁显得知后,向皇上介绍他在家乡带来的武夷山能治病的茶叶,皇上喜出望外,泡茶服用才几天,皇后的病情奇迹般地有所好转,最终康复如初。
这事受到了皇上的重视,立刻派官员前来武夷山考察,回京的官员禀报,事实果真如此。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饮用的贡茶。全天候派人看守,戒备森严,表明大红袍从民间走向了宫廷,其身价越发名贵起来,小小叶片由此产生的魅力,托举了明清两朝整整一座的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