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百花照相馆位于现在的夫子庙景区内,是母亲工作半生的地方,也陪伴我度过最快乐的时光。
百花照相馆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进门摆放照片,左手边是一间游戏厅,从右手边上楼便来到了二层。这里分为暗房、洗胶卷室和修片室等工作区域,母亲就在修片室里工作,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这里仿佛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聚集地,胶卷经过层层处理后最终被分配到修片室里进行“修描补”。
所谓的“修描补”是指用毛笔调好色以后直接在照片上进行修正描写补充等,这是一种传统的老方法,为的是使照片更加完美生动地展现。昏暗的黄色灯光下,母亲握着笔,聚精会神地对桌上的一张张相片进行修描,“眉毛加深点儿,嘴角的痣去掉”,寻常的相片在她的笔下不一会儿就变得那般传神。照片里的人,似乎也想走出来看看这缤纷的世界,而我则会坐在她的身旁唠叨着要吃楼下的冰糖葫芦,每当此时,她就会微笑地对我说,“等一会等一会,画完了这张就带你下楼买。”
照相馆楼下的游戏厅,是我和小伙伴们“对战”的地方,放学后,同学们三两一群直奔而去,一元钱可以买三个币玩一次,两个人并排坐,手握摇杆,欢声笑语铺满整个大厅。不一会儿币就用完了,意犹未尽的我只好找母亲闹着买币,所幸老板和她相识,每次都会多给我们一些币。那时候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每每还未尽兴就得和小伙伴们分别了。夕阳将我和母亲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影子里的小孩蹦蹦跳跳,一步三回头地向照相馆里的伙伴挥手道别。那时候的时间又总是过得很慢,慢得能让欢乐的记忆凝滞变长,如同照相馆里的老相机,将所有美好的时光冲印成一张张泛黄的旧相片,在脑中封存。
出了照相馆右手边的广场角落里有一个书刊亭,偌大的广场上显得并不起眼。黑色的瓦片,四角状的顶,老板正在悠闲地喝着茶,手里的一把扇子被摇得呼呼响,在他这里我成了常客,因为有最爱看的漫画《多啦A梦》,每过一些日子我就会过来买一本,直到摆满整个书柜。
照相馆的对面是秦淮河,河里几只鸳鸯自在打闹,一旁的水鸭子驻足相望,好不愉悦;蝴蝶成双,亲吻着河畔边的芦苇花;游船从河对岸缓缓驶来,激起水花一片;河边长亭里人们正在午睡,小孩子们相互追逐打闹,老人们悠闲地散着步,恋人们低着头说着悄悄话儿,远远望去,秦淮河畔宛如一幅铺开的绝美画卷。
时过境迁,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百花照相馆和母亲都已不在了,但她们却在我的生命里刻下了最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