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协怡:以书法表达爱乡之赤子情怀
——《镇江赋》发表十五周年侧记
□ 李金坤
尹协怡,女,1928年12月出生,江苏镇江人。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直属系统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级机关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副秘书长,省政法系统老干部书法协会会员。作品于1989年入选江苏省公安系统首届卫士之光书画展获优秀奖,1995年入选江苏省第二届妇女书法展,2001年入选江苏省第三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
《光明日报》2009年3月30日第4版《百城赋》栏目,以大半个版面的篇幅发表了我投稿的《镇江赋》。光阴荏苒,一晃,此赋已发表15周年矣。
一赋迎来八方情。《镇江赋》甫一发表,即有不少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来电表示祝贺,有的认为这是镇江三千年来纵览古今、描摹全面、概括精当、语词优雅、情感丰沛的第一赋;有的称赞它是一部解读镇江的“缩微词典”“百科全书”。更有一些外籍镇江人,辗转多次找到我的电话,直接向我表达兴奋之意与感激之情。在电话的那一头,我明显感受到他们情不自胜的喜悦情绪,真是感人至深。时任镇江市副市长冯士超还特地寄来感谢信,称赞我为弘扬镇江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宣传镇江城市美好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此赋还被国内外许多报刊媒体转载,如上海《党校文摘》、新西兰《华人报》、加拿大《枫叶》报刊等,让镇江走向四海,影响五洲。
尹协怡97岁时所书简约版《镇江赋》
诸如此类,已足以令我感动万分、欣慰不已了。然而,最让我感动莫名、没齿难忘的是今年已届97岁的老寿星尹协怡女士。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记得是在2016年12月底,我在友人家见到一本尹协怡书法作品集《怡然自乐》。随手翻阅,只见第一页上刊载了尹协怡的半身照:她一头银发、满脸笑容、面色红润,身着浅蓝花草短袖,精气神俱佳,背景是青翠欲滴的小丛林。全照温婉大方,情致怡然,色彩和谐,独具风神。顿然,我对尹老非凡的书法成就油然而生敬意。再翻过一看,这本书法作品集的首篇作品就是整版楷书《镇江赋》全文,书体端庄优雅,韵味悠然。落款为:“李金坤文学博士,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常务理事。《镇江赋》原文登载2009年3月30日《光明日报》。2016年3月尹协怡书。”
下一版则是《镇江赋》书法的局部放大,所写楷书更为典雅醒目,清新喜人。尹老特意将《镇江赋》书法置于其书法作品集之首,可见她对反映镇江三千年文明史的这篇赋是何等重视,对家乡文化是何等挚爱。这本书法集中,书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历代歌咏镇江的诗词名篇,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戴叔伦《京口怀古》、米芾《多景楼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文徵明《焦山》等,对故乡镇江之爱可谓赤诚满怀,情溢纸外。
李金坤(左)与爱人向宜(右)赠送尹协怡(中)嵌名书法
我与尹老素昧平生,可以想见,当她从报刊媒体读到《镇江赋》时,心情无疑是激动而兴奋的。作为著名书法家,她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书写好《镇江赋》,因而创作出一幅优秀的楷书佳作。当时她已届米寿,是名副其实的“寿星”了。我作为晚辈,一篇赋文,能为长我20余岁的长辈喜爱并书成佳作,缘分之深,不言而喻。知音之遇,极为稀罕。同为镇江人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得好:“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尹老于我,不正是“千载其一”的忘年知音吗?以文结缘,因情相知,当下俗世,至为珍贵。
对于尹老这样一位对家乡镇江情怀满满、爱意浓浓的忘年知音,我颇有渴望觅见之念。尹老曾在江苏省高院与公安部门工作过,因此,我多次向相关部门打听尹老消息,皆是一无所获。宁镇相隔无双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在我寻找尹老的同时,尹老也在寻找我。就在去年6月初的一天傍晚,我打开手机,发现一连5个来自南京的未接电话。因是静音,无以应接。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推销电话,不是骚扰电话,也不是诈骗电话,一定是有要事联系我。
于是,我即时回拨电话过去。很快,传来了亲切温和的声音:“您是李金坤教授吗?我是书写您《镇江赋》大作的尹协怡啊。总算找到您了,十分高兴。谢谢您。”我向尹老表示了迟复电话的歉意。没想到多年后能够联系上尹老,真是喜出望外。正应了一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尹老告诉我,她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才联系上我的。电话两头,氤氲着老少两人激动兴奋之热烈氛围。尤其是尹老,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家乡文化的挚爱之情与对乡亲的热忱之心。
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以便更多更好地交流关于家乡的话题。不几日,她在微信中说,为了表示她采用《镇江赋》创作而得以参加大型书画展并荣获好评的谢忱,留下美好的记忆,也考虑到身体渐衰、精力不够之因素,想为我书写一个简约版的《镇江赋》。另外书写我的组诗《镇江新二十四景》等。尹老崇敬家乡文化、重视乡亲友谊的赤子情怀,令人感佩不已。写好后,她便拍照传我,欣赏眼前这些或楷书、或行书的书法精品,我倍感亲切温馨,满怀感激之情。她拟将几件作品快递来,那时我与爱人恰好要去南京办事,就让她别寄,请她发个定位,以便拜访。
尹协怡书李金坤诗《心田春晖》
就在去年7月20日,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到南京某公寓拜访了尹老。这里花木扶疏,鸟鸣蝶舞,环境幽雅,适宜养老。见我们来访,尹老分外高兴,满脸笑容。这是一室一厅的居室,整洁明亮,简朴温馨。大卧室南窗两侧,挂满了她新写的书法作品,窗下一张简易书画桌,是她每日书写的快乐天地。悬挂的这些书法作品,正草隶篆各体皆有,琳琅满目,十分养目怡神。作品内容,大多是古代歌咏镇江的诗词文赋。
尹老的爱乡挚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我们向她求了几幅字,她爽快答应了,将没有钤印的作品一一盖上正章与闲章。其中有一枚“九十后作”闲章,颇有意蕴,寓含着尹老终身学习、至老书法的“志在千里”的奋发豪情。看我们喜欢她的书法,尹老便十分谦虚地说:“只要你们不嫌弃,喜欢就拿。”接着,她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扎着红绸条的画盒。当盒子打开,两幅作品徐徐展示,一幅是简约版的《镇江赋》,一幅是我的《新镇江二十四景》组诗。“哇,真是太美了。”我与爱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两幅作品,结体端庄,风格雅秀,笔笔遒劲,字字俊逸,真是难得墨宝,感恩不尽。
我们向尹老赠送了为她撰写并书写的嵌名诗条幅。嵌名诗为:“协和处事一生安,怡墨深情泻笔端。康健思敏身硬朗,寿如松柏气如兰。”对于她的赞美诗句,她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我与爱人很欣慰地与尹老拍摄了赠送诗书的珍贵合影。能与爱乡、赤诚、健康、乐观的尹老寿星合影,这是我们的幸运与福分;结交尹老,也是我们的骄傲,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前,尹老曾将镇江市委宣传部编印的《镇江诗词一百首》全用小楷抄录,然后复印百余份,赠送镇江籍朋友。十年后,尹老在体力衰退、写小楷不如以前的情况下,依然是思爱家乡激情涌,于是她再次激励自己,精选历代歌咏镇江诗词二十四首,用小楷抄写并编印成折页,继续赠送给镇江友人,目的是“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镇江,热爱镇江”。尹老何以如此执著不遗余力地热爱镇江,宣传家乡,是因为她对家乡爱得是如此的深沉。正如她所说:“近年来我常看到宣传介绍镇江的资料、视频,了解家乡的发展进步,思乡之情与日俱增。”爱乡之情溢于言表,叩人心扉。
告别了尹老之后,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谁都有家乡,谁都有报答父老乡亲的职责与方式。你是企业家,则可助力发展家乡经济;你是作家,则可描写家乡美丽的人文图景;你是画家,则可描摹家乡的自然山水……人人都可尽一技之长,为建设家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赋能加油、增光添彩。尹老就是手握一支毛笔,通过多姿多彩精美俊秀的书法作品,在将届人瑞之际,依然不忘倾心书写对家乡的至爱深情。我们很庆幸,能与尹老这样的忘年知音相遇,从她身上受益满满的正能量,养心修德,利己惠人,甚是欣慰。
末了,但愿尹老寿比南山,年登期颐。届时,我们还能看到她神采奕奕、欣然挥毫书写宣传镇江文化的历代诗文的模样。仁者寿,书者寿,尹老既是仁者,亦是书者,仁书双兼,自可寿也。是为盼!
(作者系文学博士,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