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在可可托海》
文/龚学明
可可托海有没有海
它拥有的
深广和碧蓝 在一首歌里
有过 来的人都坚信
这就是海
我从白天走到黑夜
在一条通往可可托海的公路边
见到出走的骆驼
它们中有没有歌中的那只
戈壁上没有任何的声音
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在中午走进这个镇子
山崖上石头压着石头
溪中的水在奔流
它们流往与我相反的方向
它们其实经历很多
逃离也是一种选择 因此
理解那个不辞而别的姑娘
成片的青青小麦 与我一样
突然 毡房还在 牛羊啃食
只是可可托海的矿已经封存
我相信爱就像那些稀有金属
它们无比珍贵
因此使用必须节省 等待时候
今夜,我在可可托海镇
弯月升起 白桦树又在凝望
我只有这一夜
你是否返回 或者前来
古时的你 今天的你
北方的你 南方的你
我们不只拥有爱情 亲情
也拥有美妙的悲伤 孤独
(奔腾的额尔齐斯河从可可托海向远处滚滚流去。 龚学明 摄)
读龚学明诗歌《今夜,我在可可托海》有感
《今夜,我在可可托海》是龚学明老师新近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境地。诗人以其细腻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可可托海、关于爱情、关于人生感悟的动人篇章。
诗歌开篇便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可可托海有没有海?”这个问题似乎是在询问一个地理常识,但实际上是诗人对情感世界的一种隐喻和投射。可可托海,这个听起来像是海的地方,其实并没有海,但它所拥有的深广和碧蓝,却让人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这种巧妙的转换,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考人生和爱情的新视角。
诗人在白天走到黑夜,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条寂寥的公路和苍茫的戈壁。见到出走的骆驼而产生“它们中有没有歌中的那只”的疑问和关心,以及茫茫戈壁无声的回应与漠然,这些场景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身临其境的孤独和寂寞,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在中午走进这个镇子,诗人看到了山崖上石头压着石头,溪中的水在奔流。这些景象,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些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那个不辞而别的姑娘的理解和同情,逃离虽然是一种选择,但背后的无奈和心酸却是难以言说的。这些描述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们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
诗歌中还有对青青的小麦、毡房和牛羊,以及已经封存的矿的描写。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特别是用稀有金属来比喻爱情,相信爱就像那些稀有金属,“它们无比珍贵/使用必须节省/等待时候”,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可贵和稀缺,更是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的最后,诗人通过对升起的弯月、凝望的白桦树等意象的描绘,提出了“今夜,我在可可托海镇”的命题,这不仅是对自己当前所处位置的一种描述,也是对自己情感状态的一种揭示。这里的可可托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升华成为一个融合了爱情、亲情、悲伤、孤独等多种元素的情感之海。而诗中的“你是否返回/ 或者前来 古时的你 /今天的你 北方的你 /南方的你”,更将这种情感之海的广阔无垠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这些来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你”,让我们知道:可可托海如同更多的地方一样,这些情感自古至今都存在,人们在相同又不同的情感中生活,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归宿。
诗歌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今夜,我在可可托海》正是这样一首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我相信,每个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歌的同时,都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共鸣和震撼,思考人生和爱情的真谛,也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感悟和启示。
(可可托海矿坑。 龚学明摄)
徐勤简介:女,江苏仪征人,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刊于省、市级报刊。曾在面向全国图书馆开展的“我的书房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扬子晚报举办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和“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龚学明简介:男,江苏昆山人,现居南京。扬子晚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致力于新闻和文学的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文艺报》《钟山》《上海文学》《绿风》《北京文学》《诗潮》《上海诗人》《雨花》《扬子江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林》《作品》《清明》《安徽文学》《四川文学》《青海湖》等文学期刊发表诗歌、散文诗、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等上千篇(首)。获江苏新闻奖、全国晚报新闻奖和诗刊社、江苏作协等授予的多个奖项,第二届、第三届《海燕》诗歌奖,第十二届《上海文学》诗歌奖,第八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中国诗歌春晚授予的全国十佳诗人和全国十佳诗集奖,第八届中国长诗奖,新华报业集团优秀编辑奖等。从1991年起,先后出版《爸爸谣》《月光村庄的妈妈》等诗集9部、散文集3部。连续三年(2016—2018)主编江苏新诗年选,编辑出版江苏诗人诗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