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忠谈个展“洞见”
2024-06-30 15: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以忠  
1
听新闻

  画石,是我与自然的一种对话。无论戈壁上散落四野的碎石,抑或海滩上随潮起落的礁石,乃至江南园林中玲珑剔透的奇石,都是我关注的对象。对它们的表现,寓寄着我内心深处的倾诉。明人文震亨云“石令人古”,道出了石与人在精神上的相通。石孕育于混沌初成的宇宙洪荒,它荷载着千古未解的永恒密码,历经亿万年的风霜磨砺,成为集天地精华与鬼斧神工于一体的精灵。正是因了石的引领,我得以穿越无垠的时空隧道,遨游于自然和太古,使自己的魂魄超越于现实之上,与永恒的时空融为一体。

  中国人对石的喜爱,由来已久。究其缘由,是因为石中蕴含着天的秩序。天以无秩序为秩序,它是与人工相对的范畴。所谓“天机自动”“天全不雕”,即是强调它的自然、自由的风貌,亦即“天”的风貌。古人欣赏石,欣赏它的怪、顽、瘦、朴。怪是脱略常规、不同凡响;顽是野逸放纵、无所羁绊;瘦是风神飘举、独立不羁;朴是未被雕琢、一片浑沦。而其核心重点,都是拒斥人的理性干预,挣脱知识的束缚,表达对“天”的秩序亦即自然秩序的向往。而那,亦是我的追求。

  我画石,起初只是为它们的形态和纹理所痴迷,而后在不断的尝试中,我又试图通过画笔去捕捉它们的灵魂,将石头所蕴含的浑朴、坚毅、沉静和深邃表达出来,让观者能够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某种意义上,我也将画石视为一种自我修行,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生境界得以提升。

  本次画展名为“洞见”,源于我和策展人武林女士的一次聊天。聊天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我近期的作品中,瘦、皱的太湖石所具有的“漏”、“透”竟和肥、润的龟背竹的“开背”有着奇妙的交集:二者都“洞”得那么玲珑嵌空、浑然天成!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巧合!而洞见,作为一种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观察方式,又涉及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深入探究。于是便有了“洞见”的由来。我希望借助这些作品,去表达顽石与龟背竹那种天然不雕的风貌。倘若观众朋友能够透过这些顽石和绿植,洞见到某种超以象外而又合于自然的意蕴,在我便是幸甚至哉了!

  部分展出作品

  《洞见8》 纸本水彩 35x50cm 2024

  《洞见2》 纸本水彩 35x50cm 2024

  《洞见3》 纸本水彩 35x50cm 2024

  《洞见4》 纸本水彩 35x50cm 2024

  《洞见5》 纸本水彩 35x50cm 2024

  《洞见9》 纸本水彩 35x50cm 2024

  《海与礁7》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海与礁3》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海与礁2》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海与礁1》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海与礁8》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海与礁5》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西北印象4》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西北印象2》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西北印象1》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3

  作者介绍:赵以忠,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美术教师。

  展览地址:中国南京石头城路95号水木秦淮艺术街区B栋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5日-7月16日

  主办单位:海棠艺术馆

标签:水彩;洞见;作品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