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祎|虎头蛇尾的《玫瑰的故事》
2024-06-28 09:1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永祎  
1
听新闻

  众所周知,“玫瑰”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孜孜以求,是因为在花语的世界里,它始终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不管是在原著,还是电视剧中,把黄亦玫的小名叫着“玫瑰”,也许就是来自这方面的考虑和寓意。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黄亦玫一出场就惊艳绝伦。大胆、热情、高傲、执拗、较真、冲动,这一切都是她的显著标签,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都是女性,她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对友情,特别还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见解和坚定不移的独到追求,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情感风暴之后,勇敢蜕变,“也梦过,也痛过,人生曲折”,但“灵魂自由,像飞鸟天生拥有全部的天空”,她不屑于不被世俗眼光所定义,敢于打破刻板印象和偏见,我的事情我做主,我行我素,敢爱敢恨,洒脱不羁,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把自己的绚烂演绎到璀璨的极致。刘亦菲貌若天仙,气质高雅,状态温婉,语气柔和,娇嗔可人,有着江南女子那种典型的纯粹韵味。她的演技成熟,时刻在线,一举一动,恰到好处,一颦一笑,淋漓尽致,使黄亦玫的身上始终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成为许多观众难以忘却的白月光。

  对于黄亦玫来说,爱情就像阳光一样穿透了她的青葱岁月。“野草一样肆意生长,追寻一束光,爱与理想,跟着风不断碰撞”,花样年华,逐梦远航,迫不及待的相信,一往无前的体会,坚持不懈的赓续,“为爱执着才是爱”:第一段爱情彰显远近之别。因为工作关系而接近,不经意中迸溅出爱情的火花,因为地域的遥远,还是让爱情错过了最美好的时间;第二段爱情彰显尊卑之殊。在婚前被尊为公主,婚后却生活卑微,事事不如意,件件不顺心,在南辕北辙得情感煎熬中,终于有了拨云见日的那一天。第三段爱情彰显生死之恋。生之所遇,死之留念,痛失所爱,无声渲泄,“记住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活成他的样子”,这就是所谓同频共振灵魂伴侣的短暂美好,生命高度契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第四段爱情彰显天地之情。在天空中飘撒着爱情的种子,但在地上没有能够立即开花,但蓓蕾育成,跃跃欲试,蓄势待发,静待花开。应该说,电视剧的整体框架脱胎于原著也超出于原著,主要是沿着这四段连环式的爱情循序渐进而展开的,几乎把现代社会都市男女的春夏秋冬、起承转合、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等情形都囊括其中,只要编导初心不改,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写实、写透、写生动、写饱满,悉数尽出,那么剧作的情感悬念就会源源不断、绵绵不绝,在抽丝剥茧地解开谜团的过程中始终都会保持箭在弦上紧张感和丝丝入扣连续性。

  但恕我直言,所见并非如此,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只有前两段。黄亦玫刚踏入社会,在接触策展工作中对长相帅气的精英人士庄国栋一见钟情,通过自己鹤立鸡群的时尚打扮和出类拨萃的精神交流,成功地引起了庄国栋的注意,面对黄亦玫的深情款款,庄国栋无力抵抗,或者说根本就不想抵抗,很快就自投罗网、缴械投降,这对金童玉女旋风式地进入同框,CP感立马爆棚。他们的爱情几乎有经过0度到100度的过程,一进入状态就全部拉满、火力全开,马上飙升到200度,白热化的爱情直达顶峰之上展现无限风光,不管是在雨里梦里,还是在屋里车里,满眼满心是对彼此的爱意,含糖量频频超标,不断发出警告,柔情蜜意更是甜到发齁,用他们的身心相许和须臾难离,一遍又一遍地在向世界宣告着他们的幸福,观众们沉醉其中,深受感染,都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祝福,期盼着这份爱情能够长长久久、开花结果。

  但“爱”如火炭,如果让它肆无忌惮地燃烧起来,可以把情感烧得旺旺的,也可能会把人心烧毁变焦。因为庄国栋要奔赴自己的事业前程,在没有与黄亦玫商量的情况下,就直接选择了留在巴黎,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伴随着暧昧行为引发的猜忌,对于黄亦玫尊重和安全感带都来了极大危机,于是这场浪漫之极的爱情,还是令人唏嘘地终败给了地域。高起高开。高开高走,肆意的疯狂和吃不到嘴的蜜糖,让这段爱情在心酸泪水和哽喉苦味中徐徐落幕。

  爱情是个很玄妙的东西,男欢女爱的风云变幻不可捉摸,黄亦玫在不舍中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她希望通过研究生的学习能够填补这个断崖式的落差,但在这里又碰到了来自东北平民家庭的方协文。方协文把紧追不舍的缜密心思全部放在许多细微末节之中,尽管黄亦玫左推又挡,还是敌不过这种日积月累的无微不至,更在于母亲的认可和加持,最后还是不得不沦陷在爱情的漩涡之中,并很快与方协文缔结了秦晋之好。这段婚姻带来的不仅是夫妻关系,还有婆媳关系、亲家关系、子舅关系、现丈夫与前男友的关系等等,因为方协文自卑心理的一直作祟,他特别害怕在这些关系中被人瞧不起,他没有通过全面升级自己来让人高看一眼,而是让极度自卑升华出极度的自尊,表现为对黄亦玫的时时控制和处处剥夺:主动给黄亦玫辞掉出版社的工作是他,不让黄亦玫接受特殊学校的应聘的是他,让自己的母亲看住黄亦玫的是他,不同意黄亦玫回北京住几天的是他,给黄亦玫手机里装了定位是他,每天问这问那检查不停的还是他,小心谨慎,步步设防,无奇不有,无所不有其极,让这段婚姻始终笼罩在片片乌云之下,给本应十分美好的感情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甚至平时黄亦玫连穿一条自己喜欢的裙子都要受到限制和干涉。对于喜欢无拘无束的黄亦玫来说,不能越雷池一步,不让越雷池一步,这怎么受得了,但为了生孩子、养孩子和护孩子,她都忍了,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最终走出围城就是必然的选择。

  尽管这段时光是黄亦玫最难受的日子,也最没有尊严的日子,身心疲惫,婚姻憔悴,但油盐酱醋茶的现实感反而变得非常强烈,离生活比较近,像普通的日常,人们不可能把爱情整天挂在嘴上,都会化在喜怒哀乐的事上,当黄亦玫看到自己父母来时,满腹的委屈都变成了满眼的泪水,人们深表同情,也津津有味,因为能够感同身受着那一份同样浓烈的烟火气息。

  两段关系,一个写的是爱情,一个写的是婚姻。把男女之间的从浪漫到现实写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看得过瘾,也看得透彻。庄国栋确实不太善于处理情感问题,总是径情直遂,直来直去,导致旧的矛盾没解决,新的冲突又一路升级,不断走向激化和分化,所以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划过长空的一阵风,很快就吹了过去;方协文则善于以爱的名义来做情感抚慰,尽管他做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他总能从为对方考虑的角度找到赖以成立的理由,化干戈为玉帛,让黄亦玫在花言巧语的陶醉中不得不一次次地原谅他,以大局为重,以和睦为贵,所以他们的婚姻这才能够坚持数年,是属于慢进慢出的那种。

  在这两种快慢进度不同时光里,黄亦玫性格的各个侧面,也同陆续被激发了出来:她对庄国栋的一意孤行,怒火中烧,在彻底失望之际,把庄国栋的家砸了个稀巴烂,甚至把画在墙上的爱情也涂得一干二净,完全彻底地不留一丝一毫给对方,那种在娇生惯养中长大的高傲任性,可以说不管一切地爆发了出来;而在与方协文的对阵过程中,却显得一反常态,冷静,理性,通情,达理,无论是在离婚问题上,还是在孩子抚养权的谈判上,这些特质都显而易见,于事有补。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确实来自于庄国栋和方协文不同处理方式的激发所致,也是黄亦玫自身日益走向成熟大气的具体体现。就连方协文都说,本来以为她来上海会为了孩子事情大闹一场,没想到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安静方式坐在一起进行商量,她认为善意总比恶意强,以我们的智慧总能商量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聆听她的心声、见证她的成长、欣赏她的能力,对于这样一个浑身都散发着魅力的女性,无论是庄国栋还是方协文,他们始终都没有放下,亦如当年初见,一往而情深。庄国栋幻想着“好马能吃回头草”,坚持做单身贵族多年,不愿将就屈就,还是坚持非黄亦玫莫娶;方协文认识到跟黄亦玫的那十年,过的是帝王般的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好的日子,所以他十分怀念这段已经逝去的感情,千方百计力图挽回。返观黄亦玫,她在婚姻爱情这所学校里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彻底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她不仅拒绝了庄国栋复合的请求,觉得庄国栋还是不够懂她,也拒绝方协文的复婚的邀约,她看到方协文虽然改变很多,但希望控制人的本性依然不减。

  应该说,两段爱情婚姻的三棱镜已经把生活中多姿多彩凸显了出来,这实际上等于给接下来的两段爱情垫高了蓄势,它们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飞流直下三千尺”,更能够“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甚至令我们大失所望,几乎兴趣索然,觉得看与不看都无所谓,失去了那种梦牵魂绕的投入感和引人入胜的期盼力。前两段爱情用了28集,款款而来,循循善诱,通过超大加长的悬念、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致入微的点滴和不可预测的意外,让人们在酣畅淋漓的审美过程总是念念不舍、牵肠挂肚。后两段爱情只用了10剧集,在容量上肯定与前28集难以匹敌,但也可以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但因为缺少创意、新意和深意,让人提不起兴趣来,觉得索然无味,就好像是编导想尽快交卷,在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下,就马马虎虎地写上了答案,那感觉也就只能是人敷衍了事、草草收场。

  黄亦玫见到傅家明,就好像在荒凉的情感世界见到了一抹亮色,又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问题是傅家明又偏偏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这个达摩克利斯剑一直高悬头顶,在这种倒记时的人生告别中,本可以书写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但编导偏偏选择了最不适宜傅家明的登山运动,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其勇可嘉,其事不妥,究竟是为实现傅家明的夙愿,还是为了完成黄亦玫自己的执念,两者不是二而一的事情,是一而二的问题,事实上在半山腰遭雨的时候,傅家明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他对登顶并没有奢望,但是是黄亦玫却还要他坚持到底。让一位身染沉疴的病人耗尽最后的一点能量,去做无谓的劳作,这究竟是保护生命,还是摧残生命?离奇不是绝招,无聊才是庸招。

  原著中黄亦玫最后和一个叫罗德庆的亿万富豪喜结连理、白头偕老,也许是编导觉得这个版本过于豪华,不如改成通俗版本更接近大众,于是就让四十岁的黄亦玫兴致勃勃地去学开飞机,因为这样又能遇到年轻帅气的滑翔机教练的何西,既然已经涉及到开飞机这样的高大上,有何来通俗之有?让人物如鸡毛飞上天,一飞冲天,凤凰涅槃,编导也可以无拘无束,尽情放飞自我,在蓝色的天空里任意翱翔。天地之间,万物生长,完全可以写出更好的故事,但这段爱情留给我们除了单调的机械教学和飞行实操,就是枯燥的说教内容。路遇摩托车坏坏,也过于巧合,转发朋友圈稍微涉及到一点爱情的苗头,但刚一露头,又被何西要出国参加培训所打断,让他们又变成了远隔千山万水思念,所以整个爱情因为在空中而变得空洞、空闲和空白,几乎乏善可陈,但最后何西送给黄亦玫的“钢铁玫瑰”,还是值得点赞的,毕竟回归到了电视剧的主题。

  出现前后两段爱情描写的大相径庭,甚至难以为继。说白了,就是因为前面用力过猛,后面无戏可唱了,但编导还得打肿脸硬撑下去。与其写不出、写不好,还不如不去写、不再写。如果要让我来改编,发现后面情节发展果真挖掘不出什么新的实质性内容,我宁可砍去,也绝不拖沓。倒是可以试着让庄国栋与黄亦玫的爱情再次浮出水面,慢慢地去修复情感的隙缝,弥补瑕疵,活力再生。也许有人会说,尽管我们希望如此,但生活不可能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团圆”呢?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我们不需要刻意回避“大团圆”而“不团圆”吧,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对于这段飞蛾扑火般的爱情,更是具有情感再燃的迫切性。首先肯定他们的情感基础是扎实牢靠的,要不然分手之后,黄亦玫也不至于那样痛彻心肺、痛哭流涕,甚至大动干戈,还不是因为对这段感情的深刻难忘吗?她不时地盼着庄国栋打来的视频电话,甚至还一直保留着庄国栋父亲的手机号码,而对于庄国栋而言,更是急火攻心,他肯定认为与黄亦玫分手是他一生最后悔的事情。虽说情感线索早已断开,但潜在接头还在,只要把他们重新连接起来就行!他们不仅有花好月圆的现实可能性,也有重归于好的艺术合理性。庄国栋在爱情与事业产生矛盾时,他选择了事业,这没什么错,因为爱情也确实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所要承受的结果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当他事业稳定了以后,他一定会把爱情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只不过他还要学会对黄亦玫尊重和理解,学会与太初和谐相处,果能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人生的拐角处再次邂逅美好,共同携手去看到未来的风景呢?

  毋庸讳言,《玫瑰的故事》播出后,万人空巷,广受好评,收视率持续飙升,最高直接破2,累计播放量超过11亿,不仅领跑全频道都市新剧的热度值,而且不断刷全网的热议度,人们翘首以盼,穷追不舍,这朵昂首怒放的“玫瑰”非常夺目,已然成为今夏火出圈外的爆款剧。只是因为耐力不够,定力不稳,潜力不足,前长后短,前深后浅,前浓后淡,前趋后疏,没能善得其终,我们认为它是虎头蛇尾,应该诗恰如其分的!

标签:玫瑰;爱情;故事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