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希明|浦口,一卷读不尽的大书
2024-05-27 16: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韩希明  
1
听新闻

  如果说,浦口是一卷书,我触碰到这个书卷还比较早。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我要坐火车去一个北方城市,火车必须在南京过江,听说是,火车要坐轮渡过江!这可太新鲜了,火车到达南京时是夜里,我瞪大两眼想看火车怎样渡江,可是,等啊等啊,列车一动都不动,我都等得睡着了。大人把我拍醒,告诉我火车上轮渡了,我往车窗外看去,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过了不知多久我再次被拍醒,大人说:“过了江了,正在上岸。”可我还是什么也没有看清楚,然后,渐渐的,天亮了,我看到四周都是列车,地上一条条闪亮的铁轨,看到有的火车头开过来,有的火车头开过去,像一个个巨人一样打着喷嚏咳嗽着,一喷嚏一咳嗽一股浓浓的白烟蒸腾起来,周围响彻着轰隆轰隆吭哧吭哧,感觉在这里停了好久好久,我知道了,这里是浦口。可是,也只是仅仅记住了这个地名而已,后来,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津浦铁路”、“津浦线”,都无动于衷。第一次在浦口停留,我完全是懵懵懂懂的。

  2003年开始,我的单位迁址浦口区,从此,自以为开始深入浦口了。

  在单位,可以呼吸到乡野清新的空气,可以极目四望,往南看到天际线,往西往北看,可以看到远远近近深黛浅灰的山影。流经单位园区的小溪水,听说是从老山流过来的,平静欢快,似乎还带着山的浪漫;夏季里暴雨过后,清澈的小溪成了“阿萨姆河”,甚至,单位园区一度成了“黄海”,于是我领略到老山的脾气。

  渐渐的,我知道,浦口,堪称大学语文教材的素材库:连绵起伏的山岭,视线尽头的长江,葱翠的森林,山下林边绿宝石一般的湖泊,氤氲着浓郁的诗意,真的是读诗当在浦口区啊。离学校不远的山林里,长眠着于湖居士张孝祥,他俊朗清新的诗词怎样受到了老山的滋养?项羽纵马驰骋在乌江边,浦口见证了当年的刀光剑影,又留下多少动人的传说?里黑路山林里的经卷石怎会那么逼真,住在不老村真的能长寿吗?夏日清晨,西埂莲乡的荷香阵阵,秋日夕阳下,水墨大埝宛如国画名家笔下的彩墨图;即便是萧瑟的冬季里,滁河岸边,象山湖、佛手湖畔,都蒸腾着春的气息……

  20多年来,工作时间,工作之余,不知多少次在浦口流连忘返,可是,其实,我哪里是“深入”了呢?曾有几年,上下班的通勤车经过一个路口时,火车从立交桥上隆隆开过,我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开向哪里,和我曾经驻停过的浦口火车站有没有关系。20多年来,随着路网建设力度加大,到达浦口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便,我的目光投向之处,认知却很茫然,很有点像小时候第一次来到浦口。尽管去了浦口很多地方,在浦口待过不少时光,其实,我,依旧只是在读封面、读扉页,并没有真正翻开浦口这卷大书。

  浦口有美好生态,号称“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浦口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抱负、有情怀的后人受用不尽。我要认真阅读这卷大书,不仅仅瞻仰先贤的背影,而是要用这里的人文的、生态的、各种各样的美景,陶冶性灵。

  作者简介:韩希明,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公共语文教学部主任、江苏省散文学会理事,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 。曾获省教育工会“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和校级“ 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和校级“科研成果三等奖” 。主持省级课题、校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校级课题多项。

标签:浦口;火车;书卷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