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脉|林散之书法艺术的中期发展成长阶段(1934—1949)
2024-05-26 10: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启斌  
1
听新闻

  林散之书法艺术的中期发展成长阶段从林散之孤身远游至新中国成立为止,这是林散之艺术生命进一步勃发成长的时期。1934年3月,林散之遵从黄宾虹的教导,有意识自觉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求艺生涯,酝酿策划孤身万里之游,师法造化,追求学问,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寻求更为远大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1934 年春,林散之开始了只身远游的壮举,数月间,经苏、鲁、豫、陕、川、湘、鄂、赣、皖诸省,历览万里关山,嵩高、华岳、秦岭、太白、峨眉、三峡、洞庭、匡庐、九华、黄山诸胜都被他亲自游历一遍。沿途所见到的碑碣摩崖石刻林散之都亲自观摩,眼界为之大开。此次远游行程16000余里,无数次攀登绝顶危峰,穿越丛林大壑,使林散之获得了非常丰富的大自然阅历和社会体验。这次万里壮游确实惊心动魂,使林散之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为他的书画艺术和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题材和主题,此次游历共获得画稿 800 余幅,纪游诗164首,《漫游小记》5 万余言,取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不仅如此,此次游历也使林散之的胸襟大为开阔,生命意识获得了巨大的升华,后来赵朴初曾经作诗赞扬林散之的此次游历说,“万里行程万卷书,精思博学复奚如?蚕丝蜂蜜诚良喻,岁月功深化境初”,赵朴初对林散之这一只身远游的行程安排给予高度认同和肯定。也正是此次“万里行程万卷书”的如许生涯,为林散之的书画创作积累了无穷尽的精神资源和不竭的创作灵感,直到晚年,都受益无穷,不能不令人赞叹林散之这一艺术人生的开局好、这一艺术文化投入的开局好。如此的人生历练和见识确实给林散之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升华,极大地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和心胸,开辟出书画艺术创作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脉络。

  1942年林散之国画山水纸本立轴 93cmx22cm 江浦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藏

  林散之只身万里远游之后,无论是和平时期的外出游历,还是战争年代的躲避战乱的外出交游,他都坚持下来,不断外出交游活动,游历写生,进行诗词创作,为林散之带来了无数的创作灵感和创作主题、题材,一幅幅书画作品和诗词就这样在他笔下诞生出来,大自然给予了他不竭的创作灵感和精神资源。这一时期林散之一系列出游及其相关作品有:1935年,林散之与邵子退、学生林秋泉同游九华山和黄山,得纪游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1936年游虞山、扬州等地;1937年,游黄山,得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1938年,林散之的家乡江浦为日寇侵占,林散之举家逃难,数年间,随身携诗稿、碑帖与笔墨纸砚,在国难中不断流浪,但仍不忘作诗、创作书画,这一战乱期间一系列出游及其相关作品有:1941年游含山、无为、庐江、和县,避居和县、芜湖、襄安、黄陂坡、庐江等地;1945年,林散之秋游狮子岭、惠济寺以及芜湖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散之也没有中止外出游行活动,如:1946年春至合肥、巢县,过西隐寺等。林散之所经历的这一人生阶段是我国社会动荡最为剧烈的时期,战争不断,国力疲累,民生衰蔽,在这样的局面下,林散之举一己之力,一直不断致力于出游写生创作、诗词创作,提升自己的书画艺术水准,不改初心,确实令人感佩。所以启功曾经非常真切地论述说,“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林散之“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接通了自我内在的精神情感世界与大自然的通道,发之于笔下,为诗词、书法、绘画,自然有非常丰富、深邃壮丽的审美境象随之出现,诗词、书法、绘画也成为林散之个人胸襟、精神、气质和情感的表达与倾诉的形式而被创生出来,有着林散之自我心灵内在万象的反映和投射。

1936年林散之草书《谢宣远五古一首》纸本 立轴 138cmx34cm 江浦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藏

 

  此一时期,也是林散之交友、社会交往颇为频繁的一个时期,尉迟明、单人耘、李秋水、林秋泉、范汝寅等都成为随他读书治学、进行艺术创作的学生,他们结下了终生的师生情谊。国民党军政人员、共产党方面的朋友以及社会贤达也慕名交接,此一时期林散之先后结识了李本一、柏承君、李品仙、王孝楚等,共产党人赵鹏程、张其昌、季汉章以及社会贤达文士星若(失名)、葛介屏、朱智熙(范培桢夫)等,都是这一时期接触交往的朋友。这一时期林散之的方外友也不少,如智光和尚、觉澄法师、道行上人、竹庵和尚、根如和尚、明性苾刍等,都是这一时期交往的重要的方外友人,尤其觉澄法师,对他影响极为深远。与方外人士的交往,对于林散之的艺术事业的拓展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由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持续进行,社会一直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对于林散之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即使如此,林散之仍然缓慢而艰难地行进在艺术创作之野,进行知识、阅历和艺术素材的积累,为他建国后持续积极推进他的艺术做出了持续的准备。

标签:林散之;创作;书画艺术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