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读书台
2023-05-07 19: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周志龙  
1
听新闻

  在南京城南参加活动,附近就是“周处读书台”,俗称“周处台”。我们几个人便于晚饭后去看看。陪同我们的朋友“周处”就在政府机关里工作。有人开玩笑地对他说:“周处,原来你就是在这里读的书啊!”还有人笑道:“周处,谁为你建的啊?用的是公款吧?”大家一阵笑。

  “周处”等我们消停下来后,说道:“首先申明一下,我只是处里的一个小小的副科长,不是处长,当然更不是杀虎斩蛟的周处。其实,当年的周处听了陆氏兄弟的话后也不可能整天跑到这里读书,也许来过一两次吧,也许一次都没有来过,只不过他后来成了忠臣孝子,后人为了纪念他,就造了这么一个台子,就像我们南京许多地方都有昭明太子读书处一样。实际上,这里原来是周处担任吴国东观左丞时的堂宅,名为‘子隐堂’。明代之前,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读书台的说法,明朝的金陵文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这本书里误称这里是‘周孝侯读书台’,便以讹传讹了。据有关资料记载,过去周处读书台的享堂里,悬挂有周处的画像,豹发环眼,英姿勃勃的样子。画像下面是他的牌位,上面写的是‘晋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周孝侯讳处字子隐之位’,19个字,很概括的。现在呢,仅存这座刻着‘周处读书台’的石门楼了,属于市文保单位。”

  石门楼的两侧是方形门柱,顶端为小黑瓦重檐形状,檐口滴水残存,比正中弧形顶略低一些,门框和顶柱都是块石砌筑起来的,涂有黑色灰泥,颇有些古意。门前的一棵老树枯朽欲颓,门内更是一片破败不堪的情景,地面坎坷脏乱,房屋破旧败落,所见的几个居民也是麻木冷漠的神情。“周处”告诉我们有关部门正在准备重修,届时又会是一番情景了。

  不知怎的,我倒是觉得对于这类古迹还是交给时间,听之任之,无需人力,仅供凭吊,更加适宜。

  就说眼前的这座“周处读书台”吧,其实不是台,而是一座刻着“周处读书台”的石门楼。我最初在《世说新语》里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则故事与《世说新语》里其他魏晋人物的故事风度颇有些违和感,不那么协调,如果放在文人的笔记里或者放在民间传说故事里,倒是更合适些。然而,周处读书台一直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南京城南时必访的遗迹,并且多有题咏。吴敬梓在此留有“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的诗句;袁枚来此发出了“两患虽除一患存,掷刀从此读书矣”的感叹。

  后来呢,随着年龄渐长,我觉得周处由“为乡里所患”的“三横”之一转变为千古流芳的“忠臣孝子”的意义实在是不同凡响而又具有普世价值。

  请看周处与陆清河的一段对话。

  周处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陆清河的一句话令周处幡然悔悟,而这一句话也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奇言妙语,也就是引用了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句话而已。

  这句圣人之言,在周处听说之前以及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诵读过、抄录过、刻写过……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像周处这样入耳、入脑、入心并且努力践行的呢?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圣人的这句话可绝不只是一句话而已,完全可以上升到宗教的高度来理解参悟。

  佛家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有人感叹道:坏人成佛,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了。好人呢?做了一辈子好事,也不一定能够成佛啊!功亏一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感叹实在是盲人摸象、以蠡测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圣经》里也有一个故事: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左右两边的十字架上各钉了一个罪犯。左边的罪犯讽刺耶稣道: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怎么就不能自己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呢?右边的罪犯说:我们是该死的,他是无罪的。又对耶稣基督说:你升入天国的时候,请你想到我。耶稣基督对他说:今天晚上,你就可以和我一道在天国里了。

  这就是悔改的力量和果效,更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

  “周处读书台”的意义就在这里。

  昭明太子读书台、凤凰台、幽州台、岳阳楼、黄鹤楼、新亭、陶然亭、茅庐、陋室等等的意义也莫不在于此。

标签:读书;屠刀;耶稣
责编:滕方